毛主席和刘伯承元帅两位都是著名的战略家、军事家。刘帅与毛主席的交集也是颇为反转,两人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932年初的苏区,但此前毛主席对刘帅的军事能力已经非常认可,当年中央要将朱老总和毛主席调往上海的时候,毛主席就指定刘帅作为红四军的接替人。



然而刘帅到达苏区后,由于缺乏对游击战的深入了解,在宁都会议上投了反对毛主席的一票,致使毛主席离开了中央的指挥中心,这件事也成为了刘帅心中永远的痛。后来随着对游击战的深入了解,刘帅就越发感觉到毛主席的远见和卓越,自此也一直跟随着毛主席的脚步。

毛主席神来之笔的四渡赤水,刘帅出谋划策;长征路上,刘帅一路出奇制胜,化险为夷;与张国焘斗争过程中,刘帅坚定支持毛主席,反对张国焘;抗日战争期间,刘帅化身游击战大师,在毛主席游击战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提出了“敌进我进”方针。可以说在这期间刘帅一直向毛主席学习,成为了毛主席的积极支持者和拥护者。



然而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刘帅与毛主席对于一场战役的方向却有着不同的看法,此时刘帅刚刚打完上党战役,歼灭了国民党阎锡山的3万多人,部队的武器装备得到了提升。然而此时战场的形势并没有因为这一场战斗就彻底改变,蒋介石向北进军的目标并没有停止,为阻止蒋介石开进华北,毛主席指示刘邓必须打退国民党北上之敌,刘帅接到毛主席的命令后,立即着手准备。

此时国民党北上之敌一共有四路,分别为沿津浦路北上的吴化文部,沿平汉路北上的孙联仲部,沿同蒲路北上的胡宗南部,以及正太路上的傅作义,国民党四路大军,都在向解放区进攻,而其中的吴化文部有陈老总、罗炳辉指挥山东部队进行围剿,傅作义也被我贺龙、聂荣臻指挥的晋察冀等部队进行围攻,只剩下沿同蒲的胡宗南和沿平汉的孙联仲部。



胡宗南部一共三个军,其中第三军和第16军,在前相互呼应,第一军在后随即跟进;孙联仲也是七个军,分别为第30军,第40军及第8军,这三个军委头阵,后续还有四个军正在集结。两路大军虽然同时北上,但是相隔很远,不能遥相呼应,而对于我军而言,只能有一个重点进攻方向,先打哪一个就是问题。

根据后来宋时轮将军的回忆,1945年平汉战役的歼敌目标,军委和毛主席原定歼灭南面的胡宗南部,而刘帅和邓小平的建议先歼灭邯郸以南的马法五部。毛主席和刘帅的战役方向不同,在毛主席看来,胡宗南北上军队只有三个军,相对而言实力弱,我军歼灭其优势更大。



而刘帅认为胡宗南虽然只有三个军,但都是中央军,战斗力强,而孙联仲北上的部队虽然有七个军,但是目前集结只有三个军,还有一半的部队尚在集结中,前后方出现脱节,若我军进攻迅速,则有可能先歼灭其三个军。此外平汉路的战略意义高于同蒲路,尤其邯郸作为华北的南大门,一旦邯郸失守,则国民党部队进入华北,则意味着南线防守的战略失败。所以刘邓建议以陈庚率领太岳纵队到同蒲路阻挡胡宗南,而主力部队前往平汉路围歼马法五。

刘帅将自己的分析报告给毛主席,而此时马法五的部队前进的速度也加快,战场形势也发生改变,所以同意了刘、邓先打平汉路的马法五,同时回电给刘邓,“在你们领导下的一切力量,除以太岳全力展开同蒲路的作战取应有胜利外,必须集中太行与晋冀鲁豫全力争取平汉战役的胜利。”“战役的胜负,关系全局极为重大。”



可以看到,毛主席对于战役的问题,非常尊重前方将领的意见,这就是伟人的胸怀。刘帅在得到毛主席发动平汉战役的指令后,便开始前往前线,着手准备战役。就在毛主席给刘邓的这封电报中,毛主席对于此次战役的指挥,也提出了要求,具体什么要求,我们下回再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