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汉战役,事关整个解放军的大局,在当时的整个解放军的军事行动中,或许只有抢占东北能与之媲美。面对这样的局面,毛主席给刘邓的命令是:要求利用一到一个半月的时间,歼灭当面之敌一半左右,即四万人。
刘伯承也深知此战的重要性,在上党战役时期他就开始筹划平汉战役,并且命令苏振华率领晋冀鲁豫的部队沿平汉线节节抗击北上之敌。国民党北上之敌一共八万人,由孙联仲为总指挥,其中前部以马法五为副总指挥,一共三个军,分别为第八军,军长高树勋,以及第40军和第30军,从组成来看,这些部队都是原西北军的部队,后来被蒋介石收编,一直作为杂牌军被国民党当做炮灰,尤其是第八军,战斗都是在前面,功劳一直在后面,这也导致了后来第八军的起义。
当刘帅指挥部队结束上党战役时,孙联仲的部队已经开始北上,其中第8军、第40军出淇县,第30军出新乡,第85军巩固新乡,第27军、32军在郑州集结。面对敌人8万大军,刘帅在总兵力上并不占优势,为此刘帅一直在寻找制胜的方法。
经过几天的思考,刘帅决心采取诱敌深入、分割敌人、四面埋伏的战术。首先刘帅采用小姑娘在前方边打边退,引诱前头部门加快进军速度,其次用地方部队将孙联仲的后续部队阻隔开来。刘帅的这一战术,很快奏效,走在前面的第8军、第30军和第40军,很快与后方的第85军拉开距离,这样一来,刘帅对面的敌人则不足五万。
面对被牵着鼻子走的国民党部队,刘帅预设战场,三面伏击,刘帅将战场选择在邯郸东南的漳河、滏河形成从河套地区。这个地方一方面可以利用河流优势,减少包围用的兵力,另外一方面此地为沙地,不好修筑工事,而且此地距离同蒲、平汉等铁路都比较远,国民党无法快速支援。
战场选定好了以后,需要有人诱导敌人上钩,刘帅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杨得志和苏振华,刘帅要求他们逐步抵抗,让国民党以为抓到了解放军的主力。刘帅这是“以弱示敌,以纵其骄”,杨得志与苏振华按照刘帅的部署之后,国民党果然上当,很快就钻进了刘帅的埋伏地。刘帅称之为“敌人现在钻进了牛角尖,进也进不得,退也退不得。”
敌人虽然进入了包围圈,但是三个军的实力都不弱,他们有着西北军的基础,而西北军历来战斗力强大。毛主席在给刘邓的电报中就提到“八万顽军中有几个军具有顽强的战斗力,不可轻视。”刘帅对此也深知,在战役开始前,他就对部下说,“西北军有他的传统,训练严格,长于防守,军官的素质也好,切不可轻视。”
面对顽强的敌人,刘帅向猫学习战术。我们知道猫吃老鼠,并非抓住了立马就吃,而是先与老鼠玩,一直玩到老鼠完全失去抵抗力,才会吃,也就是盘软了再吃。刘帅向各级指战员讲解了猫盘老鼠的故事,就是要让指战员向猫学习战术,面对国民党的部队,也要先“盘软”了再吃。
这里的“盘软”就是消磨国民党的斗志,让国民党部队疲于奔命。所以面对包围的敌人,刘帅要求各参战部队:以三分之一的部队不断地接触敌人,趁机消灭敌人的个别小部队,以消灭小部队的手段来消灭大部队,并且每日组织数十人的小分队,每夜突击敌人的指挥部,让敌人不得安宁。
刘帅的向猫学习的战术很有效果,国民党在刘帅这样的袭扰下,战斗力越来越少,尤其是前锋的第八军,在解放军的消耗下,悲观至极。军长高树勋结合当下的处境以及在国民党当炮灰的名义,最终决定起义。第八军的这一操作,直接改变了战场的形势,国民党的剩余部队也迎来了毁灭。
10月29日,刘帅一声令下,我局总攻开始。由于国民党在之前已经被刘帅“盘软”了,面对我军的进攻,国民党的抵抗起不到实质作用,仅仅三天,11月2日,国民党4万多大军,就在我军的包围下被全歼,副总指挥马法五当场俘虏。
此战战略意义重大,而刘帅在指挥过程中,各种战术运用巧妙,尤其是向猫学习的战术,成为削弱国民党部队的关键,帮助我军取得了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