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家垴战斗战役,本是一场规模并不算太大的战役,但这场战役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战役的本身,尤其是这场战斗中彭德怀元帅和刘伯承元帅发生了争执,更加使得“关家垴战役”备受关注。
关家垴是百团大战后期一场战斗,这时候是百团大战的第三阶段,此阶段主要作战任务就是应对日军报复性“扫荡”的反击。当时日军冈崎大队500人,在根据地横冲直闯,无意中撞到了我军黄崖洞兵工厂,这个兵工厂在我军历史上有着非凡的意义,号称“掌上明珠”。当彭老总得知黄崖洞兵工厂遭受日军的袭击,立即命令129师部队前往歼敌。
129师在刘伯承师长的指挥下,全军立即行动,迅速向日军包围而来。冈崎看到有被我军包围的风险,便指挥部队关家垴逃跑,并在关家垴借助地形优势建立防线。
彭老总一方面因为兵工厂被入侵,另外一方面因为我军在百团大战第三阶段主要就是反“围剿”,而日军经常以几百人组成大队就敢孤军深入我根据地腹地,有必要给日军一些威慑。若此次若能歼灭冈崎大队,就能实现这个目标,并且会使日军“围剿”的策略发生改变,进而可以改变此次反“围剿”的局势。
为此,彭老总决定势必消灭冈崎大队,在彭老总的指挥下,129师、386旅,决死一纵等,一共两万人进攻关家垴。按说我军几乎是40:1的人数,在人员上占尽优势 ,但是关家垴是群岭环抱的一个高高的山岗,山顶是一块方圆几百米的平地,很适合排兵布阵。其北面是断崖陡壁,下面是一条深沟,东西两侧坡度较陡,只有南坡比较平缓,可作进攻路线,可谓易守难攻,加上日军火力占据优势,完全可以利用条件据险而守。
刘帅和陈赓在前线指挥部队进行进攻,面对关家垴这样的地形下,我军人员优势根本就发挥不出来,而且在敌人的火力之下,我军每次冲锋都是损失极大。这种情况下,陈赓首先打电话,认为这种伤亡比,我军损失太大,不应当继续进行战斗。而刘帅和陈赓的想法虽然一致,但是此战是彭老总亲自指挥,刘帅也不能轻易说撤军,所以刘帅也向彭老总打电话。
刘帅和彭老总的这通电话可谓火药味十足,刘帅认为此战我军伤亡过大,不宜进行战斗,而彭老总则坚决要求刘帅执行命令,并且彭老总警告刘帅“杀头不论大小”“要撤掉129师的番号”等等。
刘帅在和彭老总的一番争论无果之后,只得继续指挥部队进行攻击,从望远镜中刘帅发现了关家垴土质蓬松,可以挖地道,随机安排人员挖暗道通上去。在我军战士的血战下,以及刘帅指挥的这条暗道中,我军攻上了关家垴,但是关家垴上面的日军并没有因此被全歼,而是依靠阵地与我军抗衡。
彭老总在与刘帅发生争执之后,也直接到前线去指挥战斗,距离前线只有500米,并留下了那张经典照片。彭老总看到前方战事胶着,此时日军的外围部队已经越来越近,最终不得已下达撤军任务,而我军最终也没有全歼关家垴之敌。
此战我军参战2万,伤亡2000人,而被围歼的日军500人,最终还有200人左右撤出的战场。此战无论从战役目标还是战争的过程,我军都失败了,彭老总最初设定的威慑日军的目的,不仅仅没有达到,反而让日军更为嚣张,此后日军对我根据地的进攻更加猛烈,我军则在日军的进攻下,失去了更多根据地,其中就包括太行山根据地的中心沁源。
彭老总要取得消灭敌人一个大队的战略是值得肯定,但是不一定要在这种不利地形的位置进行战斗,完全可以到有利地形进行伏击,战士的性命是不可能另寻战机,他们一去不返。并且此战之后,战前制定的“使日军不敢以一个大队行动”的目标未能实现。
彭老总的革命家精神和军事才能值得称道与肯定,但是客观地对待败战也是对他的尊重。关家垴之战中虽然彭老总的战略目标是好的,但是从战斗的结果看,此战彭老总的观点是错误的。其实实现彭老总的这个战略,我军完全可以现在更好的方式,尤其是选择我军善用的伏击战,利用我军的地理优势,对日军进行围歼,这样成功率会更高,同样能威慑到日军。
刘帅在此战中的观点,很明显更正确,也更加符合毛主席的游击战方针,毕竟我军当时力量还比较薄弱,那失去的2000人性命不可能重来。后来彭老总在自传中也写到百团大战后期,使129师的伤亡大了一些,并承认此战为其指挥过的四场败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