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清朝奏折:乾隆年间调剂托克托谷石为绥远城筹兵粮事由

作者/孙树恒

我从内蒙古将军衙署晓东老师处,从台湾故宫博物院找到的清朝的奏折。在这些奏折中,有一份奏折特别引起了我的注意。它是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调剂托克托谷石为绥远城筹兵粮事由

我沉浸在这份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的奏折之中,那份调剂托克托谷石为绥远城筹兵粮事由的奏折,如同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大门,缓缓向我敞开。 我细细品味着奏折中的每一个字,它们仿佛都有了生命,跳跃在我的眼前。那些行书和繁体字,虽然曾经让我费尽周折,但此刻却成了我与历史对话的桥梁。我尝试着从奏折的文笔、用词、语气等方面入手,去感受当时官员的心境和朝廷的意图。

这份奏折中的文字,虽然繁杂且信息量大,我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官员们围坐一堂,为筹兵粮而拨弄算盘的紧张场景。他们的眉头紧锁,手指在算盘上飞快地拨动,每一声清脆的算盘响,都似乎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艰辛与不易。

随着研读的深入,我逐渐感受到了这份奏折所承载的历史重量。它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公文,更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见证,记录着为保障绥远城官兵口粮所采取的种种措施,以及那个时代的兵民关系。



驻防城绥远城的背景和绥远城将军

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朝廷在归化城(呼和浩特旧城)东北五里处勘定一处城址,作为右卫城北移屯兵之用;

乾隆二年(1737年)开始大规模修建;

乾隆四年(1739年)竣工,清廷命名“绥远城”,民间又称其为“新城”、“满城”、“驻防八旗城”。

绥远城将军是清代驻防将军之一,属于军政长官,负责驻防旗营及土默特部蒙古事务。乾隆二年(1737年),建威将军驻扎山西绥远城(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乾隆二十六年更名为绥远城将军。乾隆二十八年起,绥远城将军管辖土默特蒙古事务,乾隆三十一年复兼管右卫事务‌。

乾隆三十五年当时绥远城将军是诺伦,满洲人。是从青州副都统升任,乾隆三十七年五月初九日(1772年6月9日)被解职.



鄂宝(?—1787)鄂谟讬氏,满洲镶黄旗人,清朝将领。父西柱,官西安将军。鄂宝自官学生授内阁中书。再迁户部员外郎。

乾隆十六年,授奉天府尹。二十年,署广西巡抚。二十六年,总督李侍尧劾陆川知县应斯鸣等纵贼害民,鄂宝奏前后相歧,夺官,以三品衔往库车办事。三十一年,召还,署左副都御史。仍授巡抚,历湖北、贵州、福建、广西、山西诸省。内迁刑部侍郎。当时归化城和绥远城归山西管辖。



乾隆三十五年(1770 年) 正月二十四日,山西巡抚鄂宝上奏,为酌筹碾运仓谷以犒兵粮,以免陈积,窃照绥远城驻防官兵口粮,从前每年约需米五万石,内除归化等厅开垦官地额征本色并土默特以及庄头每年应交米石两万七千七百余石,又大青山十五沟民人垦地岁征米石一千三百余石抵支外,其余不敷米石。

题明动支归化等厅年征草折并丰镇宁远二厅,年征地租钱粮解交绥远城同知存贮,随时采买供支,关于乾隆二十六年,经前巡抚,臣鄂弼以边陲启日增米粮昂贵,奏请将归化等厅每年额征草折及十五沟地亩岁征银两均改征本色,合之,各厅旧征及各庄头土默特额交米石,每年共得米五万一千余石,又有存仓旧米一十二万余石,足敷接得是以停止采买,续于乾隆三十一年,又经前巡抚,臣彰宝以绥远城漠军,拨补绿营兵额减少,奏准将道里最远之清水河一厅额征及改征本色粟米二万三千三百九石零全数改征本色,以节劳费,经部议覆准在案。

今查绥远城将右卫官兵移驻七百余名,应加放米一万余石,统计绥远城驻防官兵每岁约需米四万二千余石,查旧米已陆续搭放现贮粟米扣至乾隆三十四年十二月止,仅存米三万二千三百余石。连各厅等应交额米年清年欠核算止敷,本年岁及明年八个月兵粮自应循例预为采买,但查托克托城通判仓内现贮军需谷十万石系乾隆四年前核,臣石麟议覆绥远城左翼副都统甘国璧条奉案内买贮之项,数年以来兹无别项动用,即遇本年青黄不接,出籴不及十分之三,若不及早变通,观其久贮霉变堪虑。

臣与藩司悉心筹酌,托克托城现贮之谷既无支用,而绥远城兵粮又需采买,似不若拨托克托城之余谷以补绥远城兵需之不敷,似属两便应请将托克托城藏贮军需谷十万石内拨出五万石于本年农隙之时先行碾谷三万石,以一谷六米合算计得米一万八千石,运赴绥远城同知仓内存贮。尚余谷二万石,次年再行碾运以便接续供支至碾米运送必需人工运费除碾米工价照例以糠秕抵给外。

查托克托城离绥远城计程一百九十里,应照征解米石之例,每石百里给脚价银一钱,每石需运脚一钱九分共运米三万石,计需脚价银五千七百两。请于该年司库地丁犯内,动给再查托克托城原买军需谷石价值多寡不一,先后匀计每谷一仓石该价银五钱二分三厘,今碾米折算每石该价八钱七分二厘加增运脚,每石共该银一两六分二厘,较之现今各厅时估每米一仓石价一两一钱五分至一两四钱不等之数。尚属减省如此量为调剂则绥远城官兵口粮,现今可省采买之烦,而托克托城谷数较前减少六石致有陈朽之虑。无是否有当伏乞,皇上务鉴勒部议覆施行谨奏。

乾隆三十五年正月二十四日奏

硃批,该部议奏。钦此。



这份奏折说明了什么?

这份奏折,它详细记录了乾隆三十五年山西巡抚鄂宝为了解决绥远城驻防官兵的口粮问题,而展开的一系列认真筹划和精心安排。

首先,奏折里提到了绥远城驻防官兵的口粮需求,从奏折可以测算出驻防大约 3000 名官兵, 以前是如何通过开垦官地、征收民人垦地等方式来满足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官兵们的口粮需求了。于是,鄂宝大人开始动脑筋,想出了一个新的办法:将托克托城通判仓内现贮的军需谷十万石中的五万石,拨给绥远城使用。 这个办法可真是两全其美!一方面,解决了绥远城官兵的口粮问题;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托克托城的军需谷因久贮而霉变。

其次,鄂宝大人还考虑得非常周到,连碾米、运送的人工运费都计算得清清楚楚。从当时路途看,托克托到绥远城是 190 里地 ,现在是 80 多公里,比那时候方便多了。

第三,鄂宝大人还特意向皇上请示,希望皇上能够批准他的这个计划。整篇奏折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用词精准,充分体现了鄂宝大人的智慧和才干。 所以啊,这份奏折不仅是一份简单的公文,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它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官员们的治国理念和兵民情怀!



(作者档案:孙树恒,笔名恒心永在,内蒙古奈曼旗人。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茶叶之路研究会副会长,内蒙古诗书画研究会高级研究员兼副秘书长,内蒙古大盛魁公司文化顾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