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新能源车的迭代速度已经快赶上手机了。过去传统燃油车都是四五年中期改款,七八年才换代,而现在的新能源车往往一年就是一次大迭代,甚至有激进的隔半年就出新款。这就让很多持币待购的朋友望而却步,生怕自己刚买的新车马上就“过时”了。

那么,到底什么时候买新能源车特别是纯电动车才不会亏?其实从市场整体来看,眼下纯电动车的增速已经开始放缓,今年前十个月纯电车的销量增速只有19.9%,远远低于插混和增程。这意味着,纯电动车需要有跨越式的技术升级才能迈过这个阶段性的瓶颈。



这个跨越式的技术升级,大概率就是固态电池。

固态电池的优势不是续航

虽然新能源发展超过10年,越来越多人已经接受并且喜欢上纯电动车,但提到纯电动车最大的软肋,依然还是“续航”。尤其是原来的油车党们,如果续航焦虑的问题得不到根本上的解决,他们是不会投向新能源的怀抱的。



固态电池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用更小的体积、更轻的重量来实现更大的容量,进而可以轻松把续航做到1000km甚至更高,让用户对续航焦虑的感知不再那么强烈。

当然,固态电池的优势也不仅仅只是提升续航。比如说现在的锂电池使用的是液态电解质,很容易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发生泄漏或燃烧的风险。而固态电池内部采用的固态的电解质,这种物质稳定,既不容易起火,更难以蔓延。

以氧化物为主的固态电解质,热失控初始温度超过600°C,最高甚至可达1800°C,几乎杜绝了电池燃烧的风险。所以说固态电池比锂电池更加安全,完全不用担心会出现热失控的问题。



其次是固态电池的寿命更长,传统液态电池的循环寿命大约是2000次左右,而固态电池在10000次循环后,还能保持90%以上的容量。

最后一点是固态电池的快充性能更强。传统锂电池在高功率快充时,容易导致电池过热甚至发生燃烧。而固态电池不仅能在高电流快充时保持低温运行,还不会影响电池寿命。



所以你会发现,固态电池不是简单的解决一个续航焦虑的问题,而是为纯电动车带来全方位的突破提升。动力电池作为硬件来讲,它不像软件还可以后期迭代升级,电池就是一锤子买卖,买配备什么样电池的车,就决定了至少未来几年里都只能使用这样的电池,不会让你将车上的锂电池直接换成固态电池。

而现在,正好就处在固态电池量产的前夜。

国内外争分夺秒,固态电池量产提速

国内外的动力电池厂商和整车厂商们都明白固态电池对于下一阶段新能源车市场的重要性,所以都在你争我抢早日量产。从目前已知的消息来看,我们很有可能在2025年后半段到2026年就能够看到一批搭载固态电池的纯电动车上市。



先来看看卷到不行的国内厂商。目前已知的,江淮汽车与卫蓝新能源合作的固态电池最早在2025年就会实现批量生产。比亚迪、上汽、广汽在2026年也将会与合作伙伴开始实现固态电池量产上车。



除此之外,动力电池厂商们比如欣旺达计划在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量产;宁德时代计划在2027年启动固态电池的小规模生产;中创新航计划于2027年开始固态电池小批量装车。

综合大家的进度来看,基本上是:2025年,半固态电池就能量产了;2026年,就能装在车上跑了;2027年,全固态电池就能开始小批量生产了,到2030年,就能大规模装车使用了。



国际上,日本的丰田、本田和日产、韩国的三星、美国的SES这些大公司也都在使劲儿发展固态电池技术。去年年中,媒体就透露日本政府将向丰田提供1200亿日元支持,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电池产业。随后丰田也公布了自家的固态电池技术,承诺将从2027-2028年开始大规模生产。今年4月日产也公布了固态电池计划,计划将在2025年3月起试生产固态电池,并在2028年实现每月100兆瓦时的产能。



前两天,一直闷声不响的本田也突然宣布加入固态电池战局,并且首次公开了自研全固态电池面向量产化的示范生产线。该试验生产线于今年春天开始建设,验证设备已安装完毕,明年1月就会正式启用,在推进电芯规格开发的同时,还将针对各道工序的量产技术和量产成本等方面进行验证。本田的计划是在20世纪参数图片)20年代中期,也就是2025年后,开始大规模生产固态电池。届时本田的固态电池续航里程可以达到当前锂离子电池的两倍,到2040年时,将会增加到2.5倍。



结语:

从硬件上来说,搭载固态电池的纯电动车将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体验会有脱胎换骨般的改变,可以说不亚于一场能源领域的革命;从量产进度上来说,最多还有一年时间,我们就能够看到固态电池规模性入市。以国内厂商内卷的速度,不排除这个进度还会加快,到那个时候相信固态电池很快就会普及。如果现在买一辆装载锂电子的纯电动车,也许一两年后的体验就无法和装载固态电池的车相比了。所以,持币待购的朋友,只要不是急需和刚需,不妨慎重考虑一下现在买纯电车值不值得。(文/优视汽车 老炮 )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