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暮年,还在为一日三餐奔波"。

这是当下许多农村老人的生存现状。

我在工厂附近看到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弯着腰在捡拾可回收物品。

当我走近询问时,他直起酸痛的腰,带着歉意地说:"年纪大了,找不到正经工作,只能靠这个补贴家用。"

在社交平台上看到的一组数据:我国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1.3亿,其中享有养老金保障的不足三分之一。

这意味着大量农村老人即使到了该安享晚年的年纪,仍不得不在各种零工岗位间奔波,用老去的身躯对抗生活的重担。

一位网友分享的父亲打工故事,让无数人为之动容。或许,正是千千万万个农村老人的生活缩影。



清晨7点半,工厂的电梯门缓缓打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独自推着一辆工程车走进来。

车上放着一个450斤重的大铁桶,里面装满了刺鼻的树脂。

这位老人,就是发帖网友的父亲,年近70岁。

每天,他都要将这些树脂运送到四楼的打料房。

炎炎夏日里,密不透风的房间没有空调,汗水浸透的衣服上沾满了白色的石灰粉。

他不习惯戴口罩,刺鼻的树脂味道和漂浮的粉尘肆意侵袭着他的呼吸道。

一天要打三次料,每次需要两桶树脂,还要搭配15包石灰。

除此之外,洗坯、清扫、搬运等体力活都落在他的肩上。

虽然厂里有两个杂工,但另一个因为同乡关系,只需要做轻松的打孔工作。

在这个工厂里,形形色色的工人们来来往往。

有刚满18岁的小姑娘,也有同样年过花甲的老者。

但到了下班时分,所有人都变得一模一样——满头白灰,分不清年龄,辨不出身份。



没有退休金的父亲困在打零工里

"农村里没有退休金,日子真的很难过,"一位网友这样说道。

他进一步解释,随着年龄增长,能做的工作越来越少,但生活开支却不会因此减少。

这种焦虑不仅困扰着当下的老人,也让年轻人对未来充满担忧。

"中国父母都是这样子,辛苦一辈子,把孩子拉扯大,还要帮带孙子孙女。"

现实是,很多老人不仅要自己养活自己,还要在子女工作时负责照看孙辈。

一位来自江苏的网友分享了自己爷爷的故事:

七十多岁高龄还在种田、养鸡、养藕田、养虾。

老人家说:"不干点活,难道伸手问你们要钱吗?"这份自尊和倔强,道出了千万个农村老人的心声。



更令人心痛的是,有网友提到当地老人一个月只有一两百元社保,还要倒贴400元医保钱。"

看起来整个社会很富裕,其实就是一小群人掌握大部分财富。"

这才是社会的现实。



有人说:问题的核心在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

与城市退休职工相比,农村老人的养老保障存在明显差距。

据统计,2023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月平均水平为3400元,而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仅为200元左右。

巨大的差距,迫使农村老人不得不继续劳作。

他们当中,有人在工地当保安,有人在街边摆摊,有人在工厂做杂工。

老人用行动诠释着"老骥伏枥"的含义,却也暴露出我们社会养老体系的短板。

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

在这个物质日益丰富的时代,我们的父辈却仍在为基本生存需求奔波操劳。

也许,我们需要反思: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应该仅仅用GDP来衡量,更要看我们如何对待那些年迈的父母。



建议相关部门加快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

同时,我们每个人也要未雨绸缪,及早规划自己的养老生活。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我们终将也步入暮年。

共同努力,为父辈们、为自己的未来,创造一个更有保障、更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