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锅子、刀、筷子、碗、竹筒,这些平时生活中的厨房用具,成了舞台上的乐器。
11月23日晚,为纪念建团145周年,上海交响乐团委约青年作曲家梁皓一创作的交响作品《中国厨房——味觉的盛宴》在上交音乐厅迎来世界首演。
作为“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上海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舞台艺术作品展演的一部分,音乐会由上海交响乐团和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联合制作。
在驻团指挥张洁敏执棒下,上海交响乐团以圣-桑《黄衣公主》序曲开篇,并邀请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得主黄蒙拉担任小提琴独奏,合作演绎作曲家圣-桑的巅峰之作《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下半场的《中国厨房——味觉的盛宴》光凭标题就吊起了观众的胃口,灵感源于作曲家在上海锦江饭店采风时品尝到的经典名菜,包括佛跳墙、北京烤鸭、松鼠桂鱼、水煮牛肉等耳熟能详的中华传统佳肴。
锦江饭店不仅为作曲家提供了创作灵感,在这部作品上演后还与上交联动推出音乐主题套餐。
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将菜名作为标题,对应创作十个乐章,用音乐诠释它们的口味、外观甚至烹饪过程。欢快庄重的序曲虽不像其余乐章那样“拥有姓名”,但其中反复出现的旋律由音阶的1级、4级和5级组成,意在庆贺上海交响乐团建团145周年,用音乐的语言送出这份美好祝福。
开席了,沙沙作响的“大红袍”茶叶翻动声令音乐厅内好似涌起一阵暗香;流畅的半音阶钢琴独奏带来清脆凉爽之感呼应“青瓜拌海蜇”。
“佛跳墙”的旋律优美温馨,呈现中国香港作曲家对这道“家乡菜”的切身体会;“北京烤鸭”历史悠久、无人不知,由颇具“京城气派”的音乐作底,似鸭叫、磨刀的声音穿插其中,又平添了几分生动……
最后“芝麻锅炸”再现“油炸”音乐主题,把气氛拉至顶点,整首作品就在这高亢热烈的终章里落下了帷幕。
演出运用到了多种特殊有趣的厨房用具作为道具。
“作曲家在打击乐的乐谱里写到了:锅子、刀、筷子、碗、竹筒,这些平时生活中的厨房用具。我们也是第一次遇到。”上海交响乐团的乐务李轩达收到这份非同寻常的乐器采购需求时感到颇为意外。
上海交响乐团打击乐声部负责人顾恺也在第一天排练后继续留在音乐厅内研究这些“新朋友们”。
为了呈现“中国厨房的声音”,他在网上买来竹制双响筒,再将筒身和插于其中的竹棍拆开,用竹棍敲击筒身来实现“竹筒野味饭”中所需的独特音色并呼应标题。
在第四乐章“北京烤鸭”中,更是有菜刀上阵,配上平时仅在流行打击乐中出现的特效音色镲片“Turbo Crasher”,模仿片烤鸭时的“磨刀霍霍”之声。
在“北京烤鸭”乐章里,片鸭皮的刀具也成为了打击乐声部的乐器。
“我们也会用筷子代替鼓棒,制造出与以往不同的音响效果。此外,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也会在乐曲中出现。”他补充道。
身为“95”后作曲家,梁皓一已为数部高票房、大制作的电影作品进行配乐,包括近期大热的电影《焚城》。
香港青年作曲家梁皓一。
在挖掘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道路上,梁皓一与上海交响乐团亦是“老友”。今年上海夏季音乐节的闭幕音乐会上,由上海交响乐团、成都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联合委约梁皓一创作的《武侠——为纪念金庸百年诞辰而作》收获了业内的关注与好评。
针对这场活泼又中国味十足的演出,上交艺术总监余隆表示:“我们要把中华文化最重要、最先进、最优美的部分传递出去。在本乐季中,期待观众不仅听到世界的声音,也感受到中国文化强劲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