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萧湖公园欣赏绚丽的水舞灯光秀,到沈坤状元府感受科举文化,来吴承恩故居领略《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如今,河下古镇的名气越来越大,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河下古镇的蝶变,离不开一群既有匠心又有情怀的文旅人。本期“口述淮安”系列,我们邀请了淮安区文化旅游开发中心原副主任孙兵,请他为我们讲述河下古镇如何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的精彩故事。

“上世纪70年代的河下古镇,商业萧条,房屋破旧,面临许多困难。”回顾往昔,淮安区文化旅游开发中心原副主任孙兵感慨万千。然而,随着近年来保护与开发工作的不断推进,河下古镇逐步实现了历史文化与现代功能的有机融合,成功焕发了新的生机。如今,行走在古镇的古街老巷中,既有古老的韵味,也有今时的生活烟火气,白墙灰瓦、小桥流水别具味道,到了夜晚,霓虹闪烁、光影婆娑,疑是梦里江南。


规划引领,推进古镇复兴建设

早在2007年,淮安区就请到了全国著名的古建筑专家阮仪三教授为河下古镇编制规划,正式启动了保护性开发工作。

2010年,淮安区文化旅游开发中心设立,配套成立推进文化旅游市场化运作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实施“一镇三湖”和古城中轴线片区文化旅游项目开发及旅游经营管理工作,从保护利用的角度全面梳理了古镇建筑、居民等情况,掀开了古镇保护与开发新的一页。


其实,从一开始,如何能在保护古镇的同时,更好地挖掘开发出文化价值,就是淮安在对河下开发前讨论最多的话题。“千篇一律的古镇模式不是我们想要的。”孙兵表示,面对国内雨后春笋般蜂拥而起的古镇,河下古镇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在充分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利用。

河下古镇选择了“外围开发、内围保护”的方案:商业服务建设只在外围进行;坚持对老房子“修旧如旧”,确保古镇的天际线、高度、肌理和风貌得到完美保留;在开发过程中注重保留古镇的烟火气息,鼓励原住居民参与古镇生活。“这样不仅可以使淮安文化得到有效保护,留住历史,也进一步有效改善古镇的环境面貌,提升群众的生活品质。”孙兵认为,古镇开发不能破坏其历史遗存,“要把河下打造成生活着的古镇。”

攻坚克难,打造古镇全新风貌

河下古镇历史文化底蕴是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为了将河下古镇和周恩来故居等景点有效串联起来,2014年10月,淮安区决定对河下旁边的萧湖进行保护性改造提升,建设萧湖文化旅游区,拓展河下古镇的内涵和空间,提升河下古镇作为新的旅游载体的品位和业态。

从纸上谋划,到具体实践,随着各项保护性改造措施的启动,各类难题也接踵而来。最大的难题便是“搬”——东侧有200余座坟墓尚未迁移,北侧地块的拆迁扫尾工作尚未完成,西侧水杉林内有70余座坟墓待迁移,南侧湖面上的木栈道急需拆除,业主投资建设的项目也亟待处理……

怎么办?成立专项工作组,针对矛盾集中的地方,孙兵他们一方面帮助居民积极向上级争取补偿政策,一方面与居民沟通交流,和他们交朋友、坐一条板凳,争取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就这样,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孙兵带领的工作组就化解了矛盾和问题,为项目的顺利推进争取了主动。


在萧湖景区工程建设的冲刺阶段,团队与时间赛跑,日夜奋战在工地。白天,他们穿梭于各个施工点,检查工程质量;夜晚,他们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那段时间,灯火通明的工地成了他们的“家”。

2017年元旦,萧湖景区正式对外开放,绚丽的水舞灯光秀吸引了无数市民和广大游客的目光。同年,景区亮化工程获得亚洲照明设计优秀奖。那一刻,他们如释重负,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激发活力,成为淮安文旅新名片

“河下古镇人才荟萃,吴承恩、沈坤、吴鞠通、梁红玉、邱心如等历史名人都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故事,是河下人的骄傲。”孙兵自豪地介绍道。为了深入挖掘古镇的文化内涵,孙兵还先后负责了河下古镇5A级景区创建、沈坤状元府、万丰文化街和茶巷等项目的建设以及多条老街的改造提升,让科举文化、中医文化、宗教文化等在这里交相辉映。2018年,沈坤状元府对外开放。孙兵兴奋地说,“它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河下古镇科举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近三年来,孙兵团队重点推进河下古镇文化商业街的提升改造, 特别是茶巷的打造,突出夜经济特色,引入快消品业态和优质项目,满足游客的夜食、夜游、夜购、夜娱、夜趣等多元需求。同时,紧跟时代步伐,注重数字文旅产业的发展,致力于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够更便捷地获取信息、体验文化、参与互动,享受科技带来的乐趣。


今年国庆期间,河下古镇的热度更是爆表,接待游客达60.7万人次,位居全市第一。河下古镇的蝶变,印证着淮安文旅产业的发展。古镇旅游、红色旅游、名城胜迹、休闲观光等六大文化旅游板块齐头并进,“伟人故里、运河之都、美食之都、文化名城”四张城市名片愈加鲜亮夺目。

来源:淮海晚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