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山学派杨瑾、李闽山、李益君、杨鄱阳推荐。

任见:河洛文化,珍贵遗产?

原发题目:珍贵的河洛文化遗产概说

精深博大的华夏文化,由多种地域性文化复合构成。

河洛文化虽然是植根于河洛地区的一种地域性文化,但是,河洛文化以其与众不同的中心性、长期性和主导性等特质,成为华夏文化中的“根文化”。

阅读《洛阳往事》(广东出版集团花城出版社2011第一版第一印)此前的章节可知,首先,河洛文化中的国都文化连绵不断,其次,许多文明源头都在河洛地区,历史上由于各种原因,河洛地区的人口大量向四方播迁,甚至播迁到海外,其三,根深蒂固的大一统思想的民族基因,在河洛文化中深藏,这一传统已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坚如磐石的凝聚力和灵魂。

纵地来看,河洛文化,历史最为悠久——

从黄河上游的蓝田人--我国最早的直立人,到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存,都证明黄河全流域是中华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同其它地域文化,互相影响互相融汇形成统一的中华文明的故乡。

从炎黄,蚩尤的传说到二里头文化所发掘出的夏文明;从夏商周以至北宋,历代大小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时间长达3000年以上,说明黄河流域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横地来看,河洛文化,西衔关中文化,东接齐鲁文化,方位最为居中。

无论观察历史的纵的坐标,还是地域的横的坐标,河洛文化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华夏文化。

关于河洛地区的界定,有的研究者认为,以洛水和嵩山为中心,包括汝水、颍水上游地区,它北起中条山,南达伏牛山,东至京广铁路,西至潼关,与今河南省的西部和中部地区大体相当。

河洛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广及诸多领域。

河洛文化的时间跨度也很大。其上限可上溯到传说中的五帝时期,其下限则一直到今天。但是历史发展到近代,由于交通的发达,人们频繁播迁杂居,西方文化的影响,各个地域的文化特点日益消泯,因而考察河洛文化,一般以鸦片战争爆发的公元1840年为下限。

曾几何时,全国“文化”“发热”,各种文化都被发掘起来,精华研究与糟粕翻晒并行。关于河洛文化的研究,大部分学者秉持了科学的观点,取得了翔实有据和较为系统的成果。

前曾有述,炎黄文化,指的是远古传说时代黄河和长江流域的文化,而中原文化指的是中原地区的文化。

狭义地看,中原文化至少是河南的地区文化。广义来说,中原地区指以今河南为中心,包括河北、山东、陕西部分地区,亦即炎黄文化区域的中心地带。

在古代,中原地区的东部由于水患等自然条件的局限,远没有中原地区的西部——河洛地区更适宜人居,于是,在相当漫长的远古历史时期,河洛地区的文明发展是领先的,因而河洛文化不仅是中原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中原文化的主流所在。

中华民族亦称华夏民族。对于“华夏”一词来源的考证,《尚书》说,“华”者大也,“夏”是族名。今年学术界的研究认为,“华”和“夏”实际上都是地名、国名亦即氏族部落名称,而“华”与“夏”均在河洛地区。

公元1957年之后,洛阳考古发现中的打制石器分布在渑池、灵宝、三门峡等地,距今约四、五十万年前,相当于北京猿人时期,而在洛阳凯旋路东侧发现的旧石器晚期石器约在距今五万年前。这些发现都说明河洛一带是原始人类最早活动的区域之一。

当人类进入新石器时期之后,种植开始出现,河洛一带发现了这个时期的粟类种子。而公元1976年发掘的洛阳西南的西高崖遗址,则有当时人们种水稻的痕迹。石器的发现有石斧、铲、锯齿刀、石镰、石磨盘等,从中可以推断,新石器时期的人类在河洛地区已开始出现定居生活状态。

新石器中晚期的河洛一带,以洛河两岸阶梯形的台地上的文化遗存最为丰富。

以仰韶文化为标志,在洛河流域,开始出现了村落和制陶业,产生了彩绘并有了与其生活相关的简单图画,以母系氏族文化为特征的经济形式开始出现,并渐渐发达,原始人类对鱼蛙等图腾崇拜也开始萌芽。

这一时期,河洛地区的先民聚落已经是相当的稠密了,从洛阳的王湾遗址、矬李遗址、孙旗屯遗址、东马沟等遗址来看,出土遗物不仅量大丰富,而且石器制作精美,特别在矬李遗址中还发现了水井,这说明河洛先民在这一时期,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

登封王城岗与偃师二里头两座遗址说明河洛地区自原始社会的晚期已进入文明时代。

王城岗遗址为龙山文化中期产物,历史典籍中常称“禹都阳城”,而禹都之地基本上可以推断为所发现的王城岗遗址,表明夏族活动在河洛这一区域,到了偃师二里头文化的发现,考古学界基本上已断定了在夏朝四百多年间活动的区域大致都在河洛一带。

夏文化不仅有城邦、有青铜器,同时也有了文字符号,夏是在原始部落的基础上合并起来的国家,这正说明其时父系氏族已经发展到了顶峰阶段。

夏时,河洛地区的先民已摆脱了单一农耕生活,产品有了剩余,使手工业的出现成为可能,并有了以货币为主要形式的产品交换。从而进入农、猎、渔、手工多业合一的生活。

生产的发展,又必然产生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最突出就是随着国家的建立,由对众多图腾的崇拜演变为单一对天的崇拜、围绕着以帝王皇权为中心的崇奉观念衍化成一系列忠亲节孝等伦理,这是农业民族由原始文化走向封建文化的转折时期。

从众多的考古发现可以看出,史前时期的河洛地区不仅人口稠密而且率先摆脱了愚昧的束缚,跨入了文明的门槛。

河洛地区的先民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创造了早期的中华文化。

所以说,河洛文明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源泉之一,而且长期处于领先的地位。

说它是源泉,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河洛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从裴里岗文化到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到二里头文化,从七八千年前至今,一直延续不断,前后相接,形成一个连绵不断的文化发展链。正是这样的一个长期发展的文化,哺育了中华民族的祖先,影响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

说它处于领先地区,或者说它是个中心之一,是因为河洛地区是中央地区,四通八达,中岳嵩山就在附近,远古以来一直是华夏先辈活动的中心地区,也是政治中心。

位于洛阳偃师的二里头遗址考古有一个重大发现,发现了宫殿遗址,而这个宫殿遗址是五千年以前政权中心的所在地。五千年以前是什么时代呢,正好是炎黄活动的时代。炎黄之后,夏商周活动的中心,也都在这个地方。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在这块“天中之地”上,东周诸王经营了长达515年,留下了影响至今的宗法文化。

公元2002年底,洛阳市在进行东周王城文化广场建设时,在广场工地16000平方米的钻探面积内,发现了397座东周时期的墓葬和18座车马坑。在其中一座面积最大的车马坑内,还出土了由六匹马驾驭的“天子之乘”。

“天子驾六”大型车马陪葬坑,原地原址已修建遗址型博物馆。车马坑规模大,车子类型多,摆放整齐,气势宏伟,是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驾六”遗存。

“天子驾六”与“天子九鼎”一样,在古代是神圣不可僭越的。

先秦时期,马车不仅是代步与炫耀身份的工具,更是战争中最主要的“攻守之具”。战国以后,战争由过去的“中原逐鹿”扩大到北方山地和江南水乡地区,战车才逐渐失去了以往的重要地位;汉代以后,曾盛极三代的战车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在东汉时期,“驾六”作为一种礼制,并没有退出历史。

曹操经不怎么当家的皇帝恩准,才敢享受“驾六”待遇,陪葬于唐太宗身边的“昭陵六骏”,更是名扬四海。

所以,河洛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但不是一般性的,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重要源泉之一。很长时期之内,河洛是政治的中心和文化的中心,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河洛文化作为中心文化,对周围有吸引作用和辐射作用。它既有强大的吸收、包容、凝聚的力量,把周围的文化收纳过来,同时,也有辐射作用,把自己的文化传播出去,渗透出去,影响周围的地区。

有的研究者很形象的用文化旋涡来说明这个问题,旋涡有强大的推动力,把自己推出去,又有很强大的吸引力,把周围吸引过来,这个旋涡促进了自己文化的发展,也带动了周围文化的发展。

所以,河洛地区的文化在中华文明中,起着分蘖生发的作用,起着前进引擎的作用。

2012.05,于瑞欧村

1.多位北大博士推荐:任见先生的“名家漫说”,与众不同的认识价值。

2.后山学派李闽山、杨瑾推荐。

3.后山学派杨鄱阳:任见先生当年有许多思想深邃、辞采优美的散文在海外杂志和报纸发表,有待寻找和整理。

1.多位北大博士推荐:任见先生的“名家漫说”,与众不同的认识价值。

2.后山学派李闽山、杨瑾推荐。

3.后山学派杨鄱阳:任见先生当年有许多思想深邃、辞采优美的散文在海外杂志和报纸发表,有待寻找和整理。




国家出版基金优秀项目《丝路密码》




巴黎雷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