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纵原名天从,字旭九,河南嵩县鸣皋镇人,自幼喜武术,爱刀枪,崇尚游侠作风,在友人孟老七家练得一手好枪法,人称“神炮王天纵”。

后孟老七因故吃官司,王天纵家乡里一带年轻人抵抗官兵掩护孟老七逃走后无路可走,遂拉杆上山,开始了其土匪生涯。

由于王天纵行侠仗义,喜交友,故不到两年,其势力陡增,拥有人、枪二三百。于是他在寓县城南数十里的杨山修寨扎营。

其山三面峭立如壁,无路可登,一面坡度较浅,但沟壑纵横,只有羊肠小道可通,山顶平坦,土石不缺。

王天纵遂于山顶筑寨建屋,并于山后林木掩蔽处修一攀绳上下的暗道,以备不测,山下四周要道和口隘处都派有暗哨,再远的地方便利用当地农民侦察传报。

因此,王天纵对外界情况,官军部署了如指掌。山寨中有粮仓,有仓库,有铁匠炉,有裁缝铺。衣食住行所需之物、作战物资,无不齐全。

关于山寨的供给,王天纵有严格的规定:山寨周围30里以内只供给山寨柴草和蔬菜,主要任务是给山寨当暗哨;

30里以外60里以内为半保护区,只供给山寨粮食,由地主富户交纳运送;60里以外为公道区,用飞页子(注:王天纵名片)的办法向大户、富商要钱要布,限时间送到指定地点,否则用各种手段惩处。

另外派精悍的小股游戈于陕豫骡道和其他交通要道上,拦劫官府公款和富商财货。

因此山寨中衣食无缺,兵强马壮,附近各杆(注 :其他土匪队伍)和一些无路可走者纷纷来投,王天纵部迅速扩展至千余人,成为伏牛山山南绿林“领袖”。

东西数百里内的绿林刀客,莫不追从,官府因无力围剿,对王天纵的所作所为只得睁只眼闭只眼。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时与王天纵齐名,号称山北绿林总驾子(注:土匪头目)的是洛宁丁老八。

他幼年时,其父与大地主袁骆驼争地,被袁暗杀。

丁老八避居岳父袁宗洛家读书至18岁,在其岳父的出谋策划下,假装被岳父毁亲逐出无路可走,遂投身绿林,出没于洛宁祟册沟一带。

当时他仅有10余人,常在陕州、灵宝、卢氏一带抽掠殷实富户,这一带洛宁贫雇农当佣工的很多,丁老八利用同乡关系让洛宁佣工给他提供情报。

他宣称“打富济贫,善天行道,得财不伤主”,“兔子不吃窝边草”,不在家乡一带作案。

因此三三两两的零星散匪及许多小股纷纷来投,短时间人马达1000余众,声势浩大,为山北独一无二的总驾子,与山南王天纵齐名。

当时地方武力不能与之抗衡,官军人生地疏,则办不力,所以时间不久,他就在崇阴沟一带扎下根子。

丁老八同情穷人,并约束部众“不准采花摄朵,不准拦劫商旅”。

有一次,有个洛阳基督教神父去卢氏,路过五里湾被土匪张老二、张安父子所劫。

丁老八知道后,即派人将二匪枭首示众,该神父说:“丁爷是遵上帝旨意惩罚了魔鬼。”由此在丁老八辖区内“辇条子”者(注:劫道的)绝迹。

至于土匪有采花行为者,更为丁老八所不容,违者多数被暗中处理。当地人称:“只要一采花,脑袋就搬家”,“只要你采花,难瞒丁老八”。

1910年重阳节,丁老八和王天纵会于崇阳,时称“英雄会”,大山南北绿林豪客云集一起,人欢马叫,非常热闹。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南阳镇守使谢宝胜(外号谢老道)闻报率部进剿,丁、王闻讯,遂令大会暂停,率部撤进崇阳沟。谢老道率部进剿王天纵时曾被王屡次戏弄。

据说,有一次,谢老道追剿王天纵,双方隔山沟对射,距离很近,天纵高呼:“谢老道答话!”谢果然站起来。

王说:“老道,你明白了吗?你的升官都是我保举的,你要知恩戴德!如再逼我,小心你的脑袋!”话音未落,王拾手一枪,将谢的帽子打飞。

因为谢老道围剿王天纵前,仅是个巡防营管带,十年间,屡次围剿王天纵,王总是游斗,故谢因剿匪有功一直升任南阳铁守使,王天纵击飞谢帽子后又说:“留你一命,交个不死的朋友,如再不服,举起你马鞭试试。”

谢老道伏下身子,举起马鞭,只听枪声响处,马鞭断为两截,谢又惊又怕,从此剿匪只是敷衍了事。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丁老八此次欲在王天纵面前显显手段,遂在谢老道进军路上的一块巨石上书:“谢老道到此留步!”谢见此以为丁老八等刚过去不久,传令继续追。

路旁有一座山神庙,庙墙上赫然又有一笔大字:“不知进退,后悔莫及.”谢老道正在犹豫,忽听树林中有人在呼:“谢老道!”话音未落,“啪”的一枪,他身后一兵应声倒地,此枪即为丁老八所发,谢老道吓得带人就逃。

辛亥革命爆发后,王天纵、丁老八率部下参加了张钫等人组织的陕豫东征军,手下的杆首们也都当上了各级军官。

他们和以后的白朗和樊钟秀都是因生活所迫,拉杆起事,后期都不同程度地参加当时的进步革命活动,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都不能再当作土匪了。

在当时的社会里,一般人都有升官发财的思想,而身处乱世,拉杆当土匪起家是达到此目的的捷径。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般说来,河南土匪中的大多是走投无路的农民,但其头目,除王天纵、丁老八外,大多是当地的地痞、流氓、恶棍。

他们平时不务正业,偷抢盗窃,斗殴寻鲜,四处游荡,广交狐朋狗友,横行乡里,一旦劣迹败露,无法容身,便铤而走险,拉杆上山。

初始为了自身发展,往往先投靠大杆,同时四处招兵买马,待势力增强后,便独立出来,另立山头。

就这样几小杆合一大杆,经过一段时间后,分裂为几大杆,各大杆再带动小杆,犹如细胞分裂,杆匪层出不穷。

民国初年,原王天纵部下张治公、柴云升、憨玉昆三部被编成独立一军,由刘镇华率领,回豫剿匪,名镇嵩军。这支军队原来都是土匪,他们和豫西土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它以后的发展中,屡次招抚豫西土匪,这也极大地刺激了豫西土匪的产生、发展,当时大杆被招抚,留下空杆马上就被小杆所填补,其情形“蔚为壮观”。

我是

@大圣聊国学

,如觉文章对你有所启发,还望点赞鼓励,欢迎留言交流

您的每个留言和每个赞,都是我前进的动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