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中以评价人物容貌举止的“容止”篇开头讲了一个关于曹操的故事: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崔季珪就是清河崔琰,师从汉末大儒郑玄,刘备、卢植跟他都是同学。崔琰开始投的是袁绍,冀州被破之后跟随曹操,是曹操帐下比较重要的谋士之一,曾做过曹丕的老师。

《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或者称组织编撰者)是南北朝时刘宋的临川王,刘宋继承的是东晋正统,晋承曹魏,因此称曹操为“魏武帝”。

这个故事说的是东汉末曹操统一北方之后,匈奴派遣使者来见曹操,但曹操觉得自己长得不够英武,恐不能震慑使者,因此请崔琰假扮成魏王,接见的时候他就站在崔琰坐床边上持刀而立。

对,那个时候的床是坐的,“安身之几,坐也”。睡觉的叫榻,古人喜欢动不动就跟别人“同榻抵足而眠”,比如周瑜见蒋干,曹操迎许攸。



我们在电视剧中见过鲍国安演的曹操,陈建斌演的曹操,还有“刘皇叔”于和伟演的曹操,但历史上真实的曹操长什么样呢?

陈寿的《三国志》里没有记载,只说太祖武皇帝“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则有“身长七尺、细眼长髯”的描写。

西汉一尺接近24厘米,东汉则只有23厘米,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大概只有1米6左右,身材确实不够高大,相比吕布的“身长一丈”、关羽的“身长九尺”,妥妥地是个小矮子,就连孙权和刘备都有“七尺六寸”。

罗贯中的小说做不得数,东晋史家孙盛在他的《魏氏春秋》对曹操的外貌有过简短描述:“姿貌短小,神明英彻”,大概曹操是真的比较矮吧。

匈奴使者见过崔琰假扮的魏王之后,曹操很好奇使者对这位假魏王的印象,因此派人去问。匈奴使者说,“魏王当然是仪表堂堂,但他床头持刀的那位看起来更像个大英雄”。

曹操一听觉得这位使者应该是个眼光如炬的厉害角色,厉害的敌人自然是潜在威胁,于是派人把匈奴使者杀了。

刘义庆辑录这个故事大概是说写曹操奸诈心狠,善谋果决。也是从东晋时期开始,文人笔下的一代枭雄曹操逐渐变成了奸雄,越到后来越奸诈,到罗贯中那里就彻底变成了一个坏人。



史书中对崔琰的相貌举止还真有较为详细的描写。陈寿《三国志》中说崔琰“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朝士瞻望,而太祖亦敬惮焉”,是一个体态雄伟、声音洪亮、眉目疏朗,须长四尺,仪态很威严庄重的样子,就连曹操对他都有几分敬畏。

崔琰以忠直不阿闻名于世。当时曹操对立曹丕还是曹植为世子一事犹豫不决而私下相问崔琰。崔琰说,“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曹操于是下决心立曹丕为世子。

可惜的是,崔琰这个在东汉末年极为难得一见的忠臣名士,甚至还深得曹操器重并委以重任,但还是被这位冷酷无情的魏王赐死于狱中。

《三国志》载,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获封魏王,实则代行天子之实,当时由崔琰推荐的大臣杨训上表称颂魏王功业被世人讥讽,崔琰也被批识人不明。他拿到杨训的表文看后写信给杨训说,“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曹操认为崔琰这个“耳”字的表述有蔑视的意思,因此罚他为“徒隶”。

但崔琰并没有因此受挫,照常跟没事人一样。太祖令曰:“琰虽见刑,而通宾客,门若市人,对宾客虬须直视,若有所瞋。”遂赐琰死。

这完全是妥妥的文字狱啊,可见曹操确实够狠的。

被冤杀的崔琰被后世文人各种怀念,被认为是忠臣的模范。不喜欢曹操的罗贯中就给过崔琰相当高的评价:清河崔琰,天性坚刚;虬髯虎目,铁石心肠;奸邪辟易,声节显昂;忠于汉主,千古名扬!

但《世说新语》中的这个故事漏洞太多,仅从时间和对曹操的称呼就不对。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在击败袁绍平定乌桓后统一北方,有使者来见大概应在此时,但那个时候曹操还是汉朝的丞相,他封魏公甚至要到五年后的建安十七年(212年)。

另外,他封魏王之后不久崔琰就被他下令冤杀了,应该是来不及给他做替身,由此可见《世说新语》的故事不真。



不过这个故事倒是流传甚广,后人偶尔也会将故事中的人物换成别人。2019年由张挺执导,汤唯、朱亚文等人主演的电视剧《大明风华》中,这个故事就被原封不动地移植到了朱棣的身上。

剧中王学圻饰演的朱棣北征鞑靼,行军途中瓦剌首领前来拜见,朱棣命朱瞻基假扮成皇帝召见也先,他自己则扮成一位老兵在旁边燃香伺候“皇帝”。

朱棣命人问也先对大明皇帝的印象,也先说,“大明朝皇上果然英武有为,不过旁边那位挎刀的老兵才是真英雄”。朱棣震惊:“这还得了”,于是命人追杀也先。

《世说新语》是一本笔记小说集,主要辑录魏晋时期名人名士的言谈和轶事,书中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全文完。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请随手点个赞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