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备受关注的2025年考研人数公布,共计388万人,在上一年438万人的基础上减少了50万,而此前公布的202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规模将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这些数据的变化反映出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和考研形势正面临着一些新的趋势和变化。



近十年来,考研人数大幅增长,2016年考研报名人数为177万,2017年增至201万人,2018年涨到238万,2019年则猛增至290万人,2020年再增51万至341万,2021年达到371万人,2022年考研人数暴增80万人至457万人,2023年创下历史纪录为474万人,随后2024年考研人数首次回落至438万,2025年则再度下降至388万万人,降幅达11.4%。

考研人数持续增加的背后是近年来高校持续扩大招生规模,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加,2017年高校毕业生接近800万,2020年为874万人,2021年达到909万人,2022年首次突破1000万,达到1076万人,2023年为1158万人,2024年达到1179万人,2025年则增至1222万人。



值得关注的是,接下来的10余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将持续扩大,2026年毕业生人数约为1300万;2027年预计毕业生将达到1400万人,2028年高校毕业生预期规模接近1480万人,预计本科生毕业峰值将在2038年达到峰值,随后毕业生人数开始持续下降。

此前高校毕业生和考研人数持续10年高速增长,2024年和2025年则连续两年的显著下降,无疑引人瞩目,这意味着曾经疯狂考研的历史阶段或告一段落。考研报名人数连续两年下降的背后,是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学生选择更加理性、选择考公和留学的人数增多、招研政策的变化等。



前几年受疫情因素等影响,就业形势严峻,很多高校毕业生选择考研,将读研作为暂时的避风港,于是很多高校出现了研究生人数高出本科生的现象,但很多学生发现,3年后研究生毕业生并没有给自己就业带来太多的利好。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考公,仍然在持续增长中。显然,考研对于未来就业仍然是不确定的,但考公与就业的关系却是确定的,于是考公热仍然在持续,高烧不退。2025年国考报名人数已经突破310万,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其中审核通过人数达到270万余人,平均竞争比为69:1,较去年同期的66:1,竞争难度略有上升。



其次,从2020年起,国家对研究生培养进行了系列改革,其中学术研究逐渐以博士阶段为主,硕士逐渐转向高层次应用人才的培养,明确提出未来新增硕士点原则上都是专业学位硕士(即专硕),比例将提高到60%。由此,虽然招研的总规模持续增加,超过110万人,但硕士的增量主要是专硕,让考研的吸引力下降。

再次,在全国3000余所高校中,拥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大学700余所,其中最受关注的39所985大学,以及147所双一流大学,这些名校为了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一方面不断提升推免生招生比例,挤压影响了常规招生录取的空间,也导致大家放弃报考;另一方面,高校对研究生培养质量严格管控,即使考上研究生毕业难度也增大,这样部分考生知难而退。



客观地讲,或许我们并不需要这么研究生,考研热的高烧逐渐消退,对研究生培养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或是好事。

对此,你怎么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