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妈生了四个孩子,三个人是知青。我上面两个哥哥,大哥去了北大荒生产建设兵团当了兵团战士,二哥到内蒙古五原县农村插队落户当了插队知青。我的运气比两个哥哥好,高中毕业后,我们天津知青赶上了知青下乡政策调整,调整为在“四郊五县”就近下乡插队,我被安排到距离天津不远的宁河县插队落户。我妹妹的运气更好,她高中毕业时正好赶上了恢复高考,成了我家唯一一名大学生。

1973年初秋,我和几名高中同学乘坐火车离开天津,开启了我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知青生涯。火车到达芦台火车站后,县里前来接站的工作人员已等候在出站口了。县知青办的干部宣读了知青分派名单,我们十几名天津知青被分在了岳龙公社于庄大队。



图片来源网络

因为岳龙公社距离县城九十多里路远,我们在县里的食堂吃过午饭,又参加了县里举办的欢迎仪式,当晚只好住在了县城,第二天吃过早饭,我们乘坐汽车来到岳龙公社,在公社革委会大院吃过午饭,又坐上前来迎接的马车来到了于庄大队第三生产小队,于宪忠队长把我们五名知青送到了三队知青点,我们是第三批来宁河县插队落户的天津知青。

于庄三队的知青点在村南三队场院的北侧,一排五间平房,还有两间厢房和围墙,厕所和猪圈一应俱全,院子里还种了茄子辣椒和黄瓜。当时知青点除了我们新来的五名天津知青,还有之前来的七名天津知青和本县城的两名知青,知青点一共十四个人,五名女知青,九名男知青,我是女知青中身体最瘦弱的一个,知青哥哥姐姐对我们新来的知青都很照顾。

来到于庄插队落户的第三天,于队长就安排我们新来的知青跟着社员们一起下地干农活了。刚拿起锄头,我们还真为难,根本就不会锄地。于队长一边给我们做示范,一边笑着对我们新来的知青说:“干农活,不用学,人家咋做你咋做。”

在于队长的耐心指导下,我们新来的知青学会了使用锄头,学会了挑担子,渐渐也和社员们熟悉起来。队里的叔叔婶子大爷大娘对我们知青都特别关爱,让我们干最轻松的农活,谁家有点好吃的都想着我们知青,后院李大爷家的鸭梨熟了,先给我们知青摘来了半篮子。

秋收开始后,我算是体验到了秋收劳动的苦累和艰辛,天不亮就下地割谷子砍高粱(用短把板镢把高粱砍倒),手上磨起了水泡,累的连饭都不想吃,没等到秋收结束,我就累病了,高烧不退,昏睡不起,于队长赶忙安排两名知青把我送到公社卫生院,在医院打了三天吊针,我才退烧。

从公社卫生院回到知青点,于队长没给我安排农活,还安慰我说好好歇着,队里不扣我的工分。当时我心里既感动又愧疚,于队长和乡亲们的关爱令我感动,刚来于庄插队就给队里添了这么多麻烦,我很愧疚,也恨自己的身子骨不争气,别人天天下地干活都没啥事,就我一个人累病了。

过了两天,于队长来到知青点,他说和大队书记说好了,让我到于庄小学当民办教师。于队长怕其他知青有意见,对我说完,又对大家说:“杨小琪身子骨弱,让她去学校当老师,也算咱们大家对她的关照吧……”



图片来源网络

就这样,我参加生产劳动刚刚两个月,就成了于庄小学的民办教师。后来我才知道,为了让我去学校教书,于队长让他家在学校当民办老师的二小子于庆明回队当了社员,我是顶替于庆明到学校当的民办教师。

第二年秋天,在学校当民办教师的一位天津知青招工到县里当了工人,于庆明又回到学校当了民办教师,他教三年级的学生,我教四年级。于庆明很淳朴很善良,他天天都是第一个到校打扫卫生,还会从家里提来一暖瓶热水,给大家分着喝。

1975年秋天,我淋雨得了感冒,又高烧不退,于庆明替我代课,让我在家歇着。于队长还请来大夫给我开药方,让于大娘(于队长的媳妇)给我熬中药,给我做好吃的,在于大娘的关心照顾下,我的感冒很快就痊愈了,我发自内心地感激于队长和于大娘,也发自内心地感激于庆明。

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更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感情,我却发自内心地喜欢上了于庆明,喜欢他的淳朴善良,喜欢他的助人为乐,喜欢他教书的认真和执着。

1976年秋天,县酒厂招工,大队书记想让我去县里当工人,我当时想也没想就拒绝了大队书记的好意,我说我喜欢当老师,我想在于庄小学当一辈子民办教师。说句心里话,我当时之所以不想去县里当工人,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我喜欢于庆明,但我也确实喜欢民办教师这个职业。

那年寒假回天津过春节,我跟父母说了我和于庆明恋爱的事情,我父母坚决不同意我在农村恋爱结婚,还说我要是敢和于庆明结婚,就不认我这个女儿了,再也不让我进家门了。

我铁了心要跟于庆明好,就跟我父母闹翻了脸,好几年我都没回天津。



图片来源网络

恢复高考后,我参加了高考,因为当时在学校没有好好学习,我落榜了。我鼓励于庆明参加1978年夏季的高考,于庆明却苦笑着说:“你是高中毕业生都没考上,我一个初中毕业生,就别去凑热闹了,反正去了我也考不上。1978年夏季的高考我再次落榜,也就对高考彻底死心了。

到了1979年春天,我们三队知青点还剩下两个人,一个是我,另一个是王成国。就在我准备和于庆明登记结婚的时候,我爸和我妈突然来到了于庄,非要我跟他们回天津。我妈说我两个哥哥都在外地结婚了,我妹妹上了大学,毕业后不一定分配到哪工作,我必须回天津,回天津顶岗接班,我妈正好到了退休年龄。

看我爸妈非逼着我回天津,我就跟我妈撒了一个谎,我说我怀上了于庆明的孩子,这辈子是非他不嫁。听了我的话,我妈打了我一巴掌,拽着我爸哭着离开了于庄。当时国家已经下发了文件,下乡插队的知青没有招工、没有和当地农民结婚的知青都可以回原籍了。王成果顺利回到了天津,我一个人留在了于庄,和于庆明领取了结婚证。

对于我的选择,同学们都不理解,说我是感情用事,早晚得后悔。我爸妈也是这样说的,说我早晚得后悔,后悔死也没人心疼我。

婚后的生活很快乐,我有个头疼脑热啥的,于庆明就替我代课,他处处都关心我爱护我,我觉得我生活得很幸福。一年后,我俩有了爱的结晶,我们的儿子诞生了。等孩子满月后,我才抱着孩子回到天津,跪在了父母面前,得到了父母的原谅。

孩子两岁的时候,我考上了县教师进修学校,于庆明比我晚一年也考上了县里的教师进修学校,毕业后我俩都转成了公办教师,他在我们联中任教,直到退休。我后来调到镇教研组工作,直到退休。



图片来源网络

后来我们知青点的同学朋友聚会,大家都说我是爱情事业双丰收,都很羡慕我。我也觉得我是幸运的,虽然经历了下乡插队的磨难,却没经历下岗再就业的苦痛,退休工资也不低,还有一个很争气的儿子,有一个疼我爱我的丈夫,我觉得我很幸福,也很知足。

作者:草根作家(讲述人:杨小琪老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