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耿鸿伟

纵览新闻记者 边义婷

“大手千里牵小手,共上红色科学课。”11月21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科学课”以线上形式展开,它跨越了河北、四川、青海3个省份的4个地区,将5所大中小学的近200名学生紧密相连。

这堂课的主讲老师是河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退休教授王永清,目前正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学院支教,是一名“银龄教师”;另一位老师则是在青海省倒淌河小学支教的王薪智,今年毕业于河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目前是河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


保定市莲池区第一实验中学的学生们正在听课。来源/河北大学

当天16时许,课程在一首悠扬的凉山民谣中展开。来自河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保定市莲池区第一实验中学、雄安容和金源小学、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倒淌河镇民族寄宿制小学和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学院信息技术学院的学子们,尽管相隔甚远,有的甚至超过2000公里,但都齐聚在屏幕前,津津有味地听课。

“我一直都在大学工作,这次给中学和小学的孩子们讲课,还有些压力。”王永清说。王永清结合自己在凉山州支教的所见所闻,向同学们介绍了凉山州的红色革命历史和西部地区在党的领导下的建设发展成果。他不仅分享了自己的支教初心与经历,还给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了几点建议。“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同学们都是初升的太阳,要从小树立目标,向着目标不断奋斗。”

“之前总觉得王永清教授支教工作已经做得很好了,太谦虚,但当我真正来支教了才感同身受,永远都感觉自己做得不够,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王薪智曾到西昌学院拜访过王永清,课堂上与王永清连线,简要汇报了自己的支教情况,并表达了对支教工作的感悟。


王薪智和倒淌河小学的学生们。来源/河北大学

“今后我要做好规划好好学习,长大能去祖国的每一个地方看看!”雄安容和金源小学四年级的任妙可说。

倒淌河小学三年级的彭毛仁青在课后分享了自己的感受,“王永清老师用简单而深情的话,让我们更加了解彝族的风情和西昌的红色故事,感觉自己收获很多!”

据了解,河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红色科学课”是在已积淀10年的“科创筑梦”科普实践团队的基础上持续建设的,以红色科学家精神为核心,以科技前沿知识为内容,以大中小学同学为主体,将具体科学知识与中国科技发展史、红色科学家事迹有机整合,形成“1个前沿知识点+2位红色科学家+3项科学小实验”的项目式课程内容模式。“科创筑梦”项目开展至今,已先后前往5省26市县开展了科技宣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服务近万名中小学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