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北京市里准备在原有铁路基础上进行扩建,然而当规划人员确定好路线后,却发现要必须要穿过一位18岁少年的墓。面对这个情况,铁路设计师不敢私自决定,决定上报,而当上级了解情况之后,作出批示:铁路改道,绕过墓地。
这个少年是谁?为什么要穿过他的墓地?甚至需要惊动中央?
博物馆里的石头
在今天北京市的革命博物馆,收藏有一块巨大的石头,这块石头又大又重,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它值得被储藏。然而正是这块平平无奇的石头背后,藏着一个少年英雄的故事。
1969年1月15日的晚上,军医孟凡章与往常一样前往一位战士的住所,为他进行例行治疗,尽管当时天寒地冻,孟凡章也没有丝毫耽搁,带上医疗箱就急匆匆地出发了。
然而当他经过一段铁轨时,却发现铁轨上不知为何有一块很大的石头,远方汽笛轰鸣,火车要不了多久就要驶来,而四周却只有孟凡章一人。就算是现在,火车与石头相撞也会造成不小的事故,更不必说技术并不发达的上世纪六十年代。
随着火车越来越近,想不到什么好方法的孟凡章咬了咬牙,扔下医疗箱,用尽全身的力气抱住石头,可是石头太重,凭他一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抱走。情急之下,孟凡章干脆抱住石头整个人向后倒去,并用双脚蹬着铁轨发力。在他的努力下,石头终于慢慢倒了下来,不再影响火车的正常行驶。
此时火车驾驶员也发现了这个情况,他赶忙大声呼唤孟凡章离开。此时孟凡章用腿强撑着铁轨抵住石头,一旦火车驶来,那必然会导致他的双腿压断。可是如果此刻他选择离开,回弹的石头就会与火车相撞,那么后果更是难以想象。
对于驾驶员的呼喊,孟凡章充耳不闻。他干脆闭上眼睛,用尽全力抵住石头。随着火车平稳驶过,巨大的重量当场压断了孟凡章的双腿,鲜血一下子染红了火车铁轨,失血过多的孟凡章无力抵住石头,当场便晕了过去。
火车上的人们立刻跳下车,慌忙将孟凡章送往医院,然而等送到医院时,由于失血过多,即使经过了几次抢救,依旧无力回天,孟凡章就这样失去了他年轻的生命。年仅18岁。
然而当我们回望这位战士的一生,就能发现这样的事迹数不胜数,作为一名战士,他真正做到了舍己为人,真正做到了共产主义精神。
无私奉献的战士
1951年,孟凡章出生在河南省沈丘县的纸店镇纸西村。
那时刚逢新中国成立没多久,孟家祖上务农,一直受到当地地主的压迫,只有当共产党解放了全中国,人民翻身做主,孟家这才得到了几亩良田,一家上下再也不用看地主颜色。
因此,虽然家里条件清贫,但是孟凡章的母亲姜素清一直告诫孟凡章,是共产党给了我们新生活,也正是因为党,我们才过上了好日子。
就这样,在母亲的教诲下,年幼的孟凡章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他在心里暗暗许愿,自己以后也要成为共产党员,也要为人民服务。
因此从上学那天开始,孟凡章就一直为了成为共产党员而努力。他学业成绩优秀,年年都是学校里的三好学生。同时他最喜欢听老师讲雷锋,张思德这些乐于助人的故事,在他看来,这些人就是自己的榜样。
为了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小孟凡章白天在学校努力学习功课,等放学了,还会主动帮助老师打扫卫生,帮助成绩不好的同学补课。等周末放假了,孟凡章还会帮助街坊邻居下田干农活。
就这样,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小孟凡章已经成为了十里八乡的名人,大家都知道,自己村子里也有一位“活雷锋”。
上初中的一天夜里,孟凡章在睡梦中突然听到邻居的呼救,原来邻居大娘年纪大了,身上小毛病不少,今天夜里突然严重起来。然而由于大娘腿脚不便,外面又下着雨,只能在床上挨着病痛,不时发出一些呼救声。
孟凡章见状二话不说,当即就要背上大娘前往医院。他为大娘披上雨衣,自己却冒着雨前进。县医院离村上足足有十几里路,然而孟凡章丝毫没有叫苦,经过一夜的奔波,终于将大娘送到了医院里。
到达医院的孟凡章丝毫没有休息,他继续为大娘忙前忙后奔波,一直等到大娘的家人赶到,医生也表示大娘的病情已经好转,孟凡章这才放下心来。
经历了此事的孟凡章心态有了很大的转变,一开始他想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为祖国戍守边疆。然而大娘的病情让他意识到,做一个医生,也许同样是报效祖国。
1968年,17岁的孟凡章凭借优异的成绩,通过层层选拔成为了北京卫成区某部二连的卫生员,实现自己梦想的孟凡章压下心里的喜悦,再次作为一个学徒,开始认真学习医疗知识。
从最基本的针管,纱布的使用,到后来的药品使用,伤口清理。由于孟凡章专注学习,他的进步速度一日千里。在学习空余,孟凡章没有忘记自己助人为乐的习惯,看到有战士在搬运物品,孟凡章一定要去搭把手,部队里需要卫生打扫,孟凡章总是第一个主动报名。
对于这样一位乐于助人又年轻的战士,部队里所有人都对他不吝称赞。当他在医疗问题上有什么不懂向他人请教时,他人也乐意对孟凡章倾囊传授。没过多久,他便被授予了“卫生员标兵”的光荣称号。
随着孟凡章医疗水平逐渐提高,他渐渐发现很多人得的一些小毛病,往往只是生活习惯不健康所导致的。为此他专门向上级建议,要求做好厕所的清洁工作,防止病菌滋生;部队里的水必须要烧开了才能喝;勤开窗通风等一系列措施。经过他的努力,他所在部队的染病率果然要比之前低了一大截。
同时孟凡章还发现,由于军队里医疗水平不足,很多小毛病都必须打针治疗。这既给战士们带来痛苦,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了解到这一点后,孟凡章利用闲暇时间决定自己自学针灸。
可是针灸需要刺准穴位,军队里没有实验对象该怎么办呢?苦思冥想下孟凡章决定拿自己作为实验对象,为了能确保自己完全掌握,孟凡章常常把自己扎的鲜血淋淋,有时候一个穴位扎的不对,孟凡章的身子可能会半天不得动弹。
所幸,经过日积月累的联系,孟凡章逐渐掌握了针灸的技术。有时候战士找他来治疗,他只需简单几针,便可轻松缓解病症。为部队省下了大笔物资不说,也大大减轻了战士们的痛苦。同时他还针对每个来看病的战士做了病历本,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定期回访,以确保自己的治疗效果。
随着孟凡章的医术水平越来越高,他常常想起自己在初中时送往医院的大娘。他知道,在许许多多的乡村上还没有医生,他们更需要自己的帮助。为此他专门向领导进行申请,拿出自己全部的休息时间,跑遍了部队附近的村庄,为村民进行义诊。每当有村民要给孟凡章酬劳,都被他婉言谢绝。
只有晚上躺在床上,孟凡章才有歇息的空间,他会趁着睡前反思自己一天的行为,问自己是否离雷锋,张思德这些榜样更近一步。
然而谁也没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个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榜样人物,轻易地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1986年1月15日的晚上,年仅18岁的孟凡章完成了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助人为乐。在他牺牲后,组织上决定授予“一等功臣”的称号,追封孟凡章为革命烈士,授予一等功。
消息传回家中,孟母悲痛万分的同时又为儿子骄傲,她知道自己的儿子虽然年轻,但是他活得坦坦荡荡。她对前来看望的人说:“虽然儿子走了,可是他没给我们家丢脸,没给解放军丢脸,他这一辈子也算值了。”
后来,孟凡章的遗体被安葬在了两个地方,一部分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里,另一部分则被放在了他牺牲的铁路旁,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市丰台区云冈的陵园。
上世纪八十年代,当铁路修建需要经过孟凡章墓地时,中央想起这位曾经为了火车奋不顾身的革命小将,特批要求绕过他的墓地。如果孟凡章有在天之灵,也希望他能够保佑火车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