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时期,日理万机的毛主席曾极度关注南阳。他调遣“三军”会师桐柏,亲拟电文嘉奖邓县解放,指挥发起宛西战役,特别是他那《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千古名篇,更是直接把南阳推到了一个辉煌的顶点。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也依然非常关怀河南人民和河南省的建设,从1952年10月至1971年8月,他先后来河南省视察、开会,听取汇报工作达20余次,也作了很多重要指示,极大地鼓舞了河南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和干劲。

在此期间,毛主席也很想要去南阳看一看。但当时因为南阳还没有通火车,连公路都是用石子铺成的,路程远,还一路颠簸。在这样的情况下,河南省领导当时觉得毛主席年事已高,怕旅途会太过劳累,就劝他放弃南阳之行。

毛主席同意了这一意见,再加上公务繁忙,所以最后没有去成南阳。不过南阳的工作还是要了解的,所以就通知了一位南阳县委去郑州,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情况。



这位县委书记去之前,和秘书们准备几十页厚的书面汇报资料。见到毛主席等干部们之后,县委便开始照着材料报告了起来。期间,毛主席点燃了一根烟,随后就打断了他,问了他三个问题,都是和南阳有关的。结果县委听了之后,却一个都回答不上来,内心十分尴尬。

毛主席见状,给了他几个建议,县委觉得十分金贵,始终铭记在心。甚至到现在,毛主席的赠言都对今天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毛主席当时询问的是什么问题?最后他给县委的建议又是什么?

指挥南阳周围地区解放

抗战胜利后,在中原占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桐柏山区,首先就成为了国共两党共同关注的焦点。蒋介石为发动内战,立即调集20多个师和9个游击纵队的兵力,从四面八方向中原扑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也毫不犹豫地向鄂豫边的新四军五师发出对付内战的指示:“现在就应考虑在桐柏山、大别山、鄂西、鄂南、鄂东、襄北扩展根据地问题。”

1945年10月20日,新四军第五师发起桐柏山战役首先集中兵力攻克了桐柏,歼灭了国民党500余人。10月21日,新四军第5师第13旅乘胜前进,连续战斗,一举解放了桐柏的固县及平氏两个镇。同日,新四军又攻克了湖北随县北部,击溃国民党500余人,缴获军械弹药仓库一座。至此,河南省桐柏县和湖北省随县北连成一片,为向桐柏山区会集的各部队开辟了一个比较广阔的根据地。

10月24日,河南军区部队、新四军五师和359旅南下支队,6万雄师在桐柏胜利会师。第二天,中原局、中原军区和中原行署在桐柏叶家大庄宣告成立。



10月28日,中原军区部队分兵两路,仅仅用三天时间,就一举解放了枣阳、唐河、新野三座县城,收复了白兆山地区和大别山广大地区,歼灭敌军3000余人,胜利开辟了以桐柏山区为中心包括豫南、鄂北、豫东、鄂东、鄂东北、宛南地区在内的中原解放区。

对于这几次战役,毛泽东一直都非常关注,并于10月31日这天以中央名义向王震、王树声等司令员们发出嘉勉的电报,给中原军区部队带去了极大的鼓舞。

1947年6月30日晚上,刘邓大军主力四个纵队12万人,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挺进了中原,跃进大别山,并很快站稳了脚跟。为了支援刘邓大军,毛主席、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特意接见了陈赓,希望他可以前去配合刘邓、陈粟作战,开辟豫陕鄂根据地。

10月29日,兵团前委决定发起伏牛山东麓战役。11月1日至5日,部队接连攻克临汝、宝丰、鲁山、登封、叶县、陕县、南召、方城等县城,直接抵达了南阳一带。

11月14日,部队从南召出发,向西奔袭镇平县石佛寺。随后又攻克了镇平县、炮轰内乡县,并把国民党部队引进了伏牛山。陈赓率主力向方城、叶县一带隐蔽移动,并在伏牛山东麓展开攻击。到了11月26日,以解放了18座县城,歼灭国民党部队1.2万余人的辉煌战绩,胜利结束了伏牛山东麓战役。

到了12月26日,陈赓部队将国民党剩下的第三师直接歼灭,毛泽东得知这一消息之后,欣喜不已,立即在12月29日这天致电粟裕、陈赓、谢富治:“庆祝你们歼灭敌第三师的大胜利。”

12月3日下午,刘邓和其他干部们开会决定,到桐柏县开辟根据地。这里高山、盆地、平原错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部队在这里既便于机动作战,又有充足给养。同时这一地区战略地位也十分重要,近逼三阳(南阳、信阳、襄阳)



于是全体指挥员接着便开始了向桐柏进发的路程,1000余名南下地方干部,不顾之前40多天长途跋涉的艰辛和疲劳,在这天夜晚兵分两路,冒雨出发。12月15日,第28旅84团远程奔袭桐柏,并大获全胜,俘敌800多人。

1948年1月9日至16日,桐柏军区部队发起邓县战役解放军用人民群众支援的箱子、柜子,装满泥土,放在地上一边向前推进,一边挖掘堑和掩体等工事,接近城墙。15日下午,总攻开始。16日凌晨,部队突然向内城发起攻击,经过一番激战之后,共歼敌11个团、1个直属大队,共计6900余人,俘敌6000余人,还有各类枪弹,电台等大批军用物资。

毛泽东闻讯之后,再次提笔欣然向他们发出贺电:“庆祝你们攻克邓县歼敌六千余。”邓县战役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斗争热情,也使桐柏军区部队在桐柏区打开了局面、站稳了脚跟,也为进一步建设和发展桐柏解放区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亲自报道南阳解放

1948年5月25日,宛东战役开始,最终我军共歼敌1.2万余人,使南阳守敌王凌云更加孤立,对桐柏和豫陕鄂两解放区进一步巩固、扩大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也加快了中原决战的进程。百忙中的毛泽东获悉宛西、宛东及江汉三大战役胜利的消息后,嘱托周恩来起草电文,祝贺他们的胜利。

此时,整个南阳地区除南阳城外,已全部被中原野战军占领。解放军很快就切断了敌人的粮草供应,使南阳城瞬间变成了一座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孤城。



解放军的接连胜利,使国民党深知南阳难保,于是在1948年10月下旬,电示守城的王凌云迅速作撤退的准备。当军队向南阳城郊区发起进攻时,王凌云感到末日来临,危在旦夕,随即弃城逃跑,解放军当即占领南阳。入城后,部队又连夜迅速控制各要害部位,开展维护治安、宣传群众和接管南阳的各项工作。

第二天,南阳市民们就走上了街头,看到英勇威武的解放军,惊喜不已,欢呼解放的声浪冲破云霄。南阳,这座古老的城市,终于重新回到了人们的怀抱。

11月4日晚,一直关注南阳的毛泽东得到南阳解放的消息后,夜不能寐,从南阳的解放,想到了整个中原战局,从即将进行的淮海大战联想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激情澎湃,文思泉涌,亲自为新华社撰写了《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新闻报道。

这篇千言文章,话古论今,大气磅礴,从他那激扬的文字当中,我们不难看出毛泽东对南阳的重视,对南阳历史文化的熟悉,对南阳山水的钟情和对南阳人民的厚爱。

纵观当时的解放战争时期,对于一个地区级的解放,毛泽东会亲自发电文祝贺某个县城解放的,也只有南阳地区了。为何他会如此钟爱南阳、对南阳如此关注呢?有许多人觉得有三点原因。

南阳自古以来都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早在西汉时期,南阳就已经是天下名都了。而从小喜欢历史,并史学深厚的毛泽东,自然不会落下对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南阳灿烂文化的研究。

他不仅对南阳的历史了如指掌,而且如三顾茅庐、火烧博望、屯兵新野等故事、传说和文化遗迹,也都曾引起过毛泽东的极大兴趣。对躬耕南阳的诸葛亮,毛泽东也更是由衷地敬佩。早在青少年时期,他就对用兵如神的诸葛亮十分崇拜,他曾详细研究了《三国演义》中有关战例,从中吸取有益的营养。这是使他后来能够在江西根据地多次指挥红军击败国民党军队进攻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在毛泽东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提起诸葛亮。1953年春天,南阳发生了罕见的霜灾,一夜之间几百亩的春田都遭到了冻坏。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市场上很快就出现了争粮食、抢粮食的严重问题。一时间人心不稳,社会动荡,南阳人民面临着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次严峻考验。

毛泽东获悉后说:“不能让诸葛亮的后人饿肚子”,当即就指示派出中央慰问团去到灾区,向灾民进行慰问,还从其他省紧急调拨大米、荞麦、玉米等万斤粮食,到南阳供给灾民。

主席对南阳灾民无微不至的关怀,还有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援,都迅速转化成了南阳人民战胜灾害的巨大精神力量。在南阳地委的领导下,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拼搏,霜灾造成的损失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民众们的生活也逐渐稳定了下来。

1958年夏天,毛泽东视察河南,来到七里营人民公社后,在郑州等待河南省委副书记史向生汇报情况时,便和几位领导干部们在专列上聊起了中原文化,尤其是对三国时期蜀汉文化,他们谈了很久。毛泽东说:“我们党好比刘备,人民群众好比是诸葛亮,党和人民之间的关系,就好比刘备得了诸葛亮一样如鱼得水。”最后,毛泽东便提出了视察南阳的强烈愿望。

原本这次视察当中,毛泽东是准备要亲自到南阳的,但因为伏牛山当时还是经常会有土匪出没,加上交通条件太差,还刚下过大雨,河水暴涨,省委领导考虑到他的身体及安全等诸多原因,便劝说毛泽东取消了南阳之行。

一开始因为毛泽东一再坚持,甚至想要骑驴前往,于是在一天早上,几位工作人员还是陪同他一起上了汽车,向南阳方向奔驰。结果汽车在到达许昌襄县时,却因为河水暴涨,隔断了许南公路,被迫停了下来。毛泽东这才只好放弃了视察南阳的计划。

不能亲自去南阳,但当地的情况毛泽东还是要了解的,于是就通知了南阳县委书记前来汇报情况。县委来之前,专门细心准备了近几年南阳的各方面发展情况,资料有几十页厚。不料最后毛主席几句猝不及防的提问,却让他完全没有料到。



毛泽东问县委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们南阳,过去叫宛城,可是个藏龙卧虎的好地方,听说诸葛亮曾隐居在卧龙岗,诸葛亮是哪里人,你知道吗?”县委书记绝对想不到,毛主席会问出这么一个问题,他材料里也没有准备这些,自己也没有去了解过,回答不上来的他,只能一直沉默着。

毛泽东见他一直不回答,就自问自答地开始说:“诸葛亮是山东琅琊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临沂。”接着,他又问了第二个问题:“有一句俗语叫做‘二十八宿走南阳’,你说说,这‘二十八宿’到底是谁为首?”县委书记依然不知道,他的心里也越来越紧张,手心都出汗了。

毛泽东再次回答了这个问题:“‘二十八宿’也叫云台二十八将,以邓禹为首,邓禹就是你们南阳新野人。”接着,他继续对县委说:“这两个问题你回答不上来没关系,我再问你,现在南阳农村的社员们,每人一个月能吃几两香油?”

没想到这一个问题县委也回答不上来,他知道市民们每人每月会供应3两香油,可主席问的并不是市民,而是农村的社员。他准备的材料中都是大事,对这些历史和细小的问题丝毫没有设计,而他自己此前也完全没有在意过。

无奈,最后县委只好老实回答说:“主席,我真的不应该不知道。”毛泽东听到后,并没有批评他,只是向他提出了两条建议:“我给你留下两条赠言,身为一个地方官,第一,要知道地方的历史,第二,要关心当地老百姓的生活。”

这两条建议,对县委来说十分金贵,甚至在今天也仍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伟人对南阳的厚爱

除了南阳悠久的文化历史这一点之外,南阳所处的地理位置,也是毛泽东对南阳厚爱的一个原因。

南阳地处豫西南,又位居豫鄂陕三省要冲,伏牛山雄居西北,桐柏山盘亘东南,是东进中原的一处腹地,也是西达川陕,南通江汉湖广的战略要道,在古时候还有“舟车秦楚、襟带南国咽喉”的说法。

自古以来,南阳都可以说是为政治家和军事家所瞩目的一处要地,而熟悉兵法的毛泽东,自然也深知南阳的重要性,因此他才会在解放战争一开始时,就把智慧的目光投向了南阳。

从1945年10月调遣“三军”会师桐柏,到1948年元月亲拟电文庆祝邓县解放,从1948年春指示刘邓发起宛西战役,到1948年11月5日亲自报道南阳解放,这些都不难看出毛泽东对南阳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宛东战役和襄樊大捷后,南阳战略地位越来越显得突出重要。

而正当淮海决战前夕的关键时刻,南阳城也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不仅使桐柏、豫西、陕南、豫皖苏解放区和华北解放区联成了一片, 解除了中原决战的后顾之忧,也为全国的解放提供了很大的决心和信心。

毛泽东不仅把南阳看做必争之地,也把南阳看做是四通八达,“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的要地。中国历史中不难看出,凡南北纷争时期,多数都是以南阳为孔道,然后再向外展开。



而毛泽东早期的一些文稿中,也经常会看到有关南阳历史文化的一些内容。比如在1915年7月,毛泽东在给友人的信中就曾提到南阳历史上东汉经学家樊英。

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起就立志救国救民,并且一直向历史上有志于为民造福的英雄豪杰们学习。他曾写道:“化家为国,敢为而已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这里记载的显然是“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在治水期间,曾三次到南阳桐柏的淮源治过水。

1919年11月4日,湖南长沙一名女士因反对旧的婚姻而自杀。毛泽东得知这一情况后,在湖南几个报刊上连续发表了10篇评论文章,对这位女士的去世表现了极大的同情心,以及对旧社会的婚姻观念的有力批判。

毛泽东在婚姻问题上,一直都坚决反对迷信。他在《婚姻上的迷信问题》一文中,就分析了婚姻迷信,上面提到:

“中国父母代办子女的婚姻,并不是毫不选择。他们为子女选择婚姻,倒是很费了苦心。但他们选择的标准,不在容貌、性情、体格、学问、年龄上面,只在八字的合不合。我们乡里有一白话‘八十公公生一娃,笑死长沙十万家’,便是记一件一个十八岁的女子配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生下了一个小孩子的故事。”

毛泽东在这里提到的就是南阳医学家、长沙太守张仲景。

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期间的笔记,和读书札记中就记载了不少与南阳历史有关的内容。在《讲堂录》里,第一个与南阳历史有关的就是诸葛亮。 毛泽东写道:“天下无所谓才,有能雄时者,无对手也。以言对手,则孟德、仲谋、诸葛尚已。”

而他后来在写《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时,也很自然地就联想到了汉光武帝刘秀。他说:“南阳为古宛县,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 创立了后汉王朝。 民间所传二十八宿, 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 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



北宋时期的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毛泽东十分喜爱,这部一共有294卷、300多万字的史书,毛泽东一生总共通读了有17遍,并且给予了这本书很高的评价。

1954年冬,毛泽东对历史学家吴晗说:“《资治通鉴》这部书写得好,尽管立场观点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但叙事有法,历代兴衰治乱本末毕具,我们可以借以熟悉历史事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南朝历史学家、南阳人范晔的《后汉书》也是毛泽东熟读的史书,并在著作、书信、谈话中经常引用其中的典故。

1959年秋天,毛泽东在庐山会议上的一次讲话中,还引用了镇平双龙公社社员的劳动口号。一句小小的口号,却能够穿越千山万水,传到毛泽东的耳中,还引起了他的共鸣,足以见毛泽东对南阳是多么关注。

彭雪枫是镇平人,他和毛泽东相识于中央苏区。在红军长征路上,他们一直生死与共。结果不幸的是,1944年9月,彭雪枫在河南夏邑县与敌作战时,英勇牺牲,年仅37岁。

1945年2月7日,中央在延安为彭雪枫将军举行了一场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在当时也都撰写了巨幅挽联,来深切悼念彭雪枫,高度评价其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毛泽东在挽词中说:“雪枫同志在与敌人斗争中牺牲了,为了补偿这个损失,我们应该学习雪枫同志的英勇精神,更加努力扩大解放区,使独立民主的新中国早日实现!”

南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最终还是未能印上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足迹,可以说是一个遗憾。但毛泽东对南阳的关注、对南阳人民的厚爱,却一直深印在南阳人民心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