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尼克松访华,此行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中美两国的关系实现180度的大转弯,堪称20世纪政治史上的里程碑。不为人知的是,尼克松原先要见毛主席的请求被拒绝了,为什么毛主席最后答应见他?主席抱怨尼克松给自己出了个难题,这个难题又是什么?来华后的第一顿饭,毛主席亲点了一道菜让尼克松吃,又有何用意?新来的朋友可以点击关注,本期就带大家解密尼克松的中国行。



没有盛大的欢迎仪式

1972年2月21日,北京天竺机场戒严,一架客机正朝着这里飞来,11点30分飞机准时降落在跑道上,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先生缓缓走下舷梯。和以往不同的是,没有此起彼伏的欢呼声,只有一支371人的仪仗队等着他的检阅,甚至脚下都没有红地毯。

这是美国总统从没有遇到的情况,哪一次出国访问不是最高待遇,为什么中国如此冷淡?

周总理伸出手表示欢迎,两国领导人的握手标志着中美二十多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经过简略的欢迎仪式后,尼克松一行乘车下榻钓鱼台国宾馆,沿途经过长安街,他本以为中方会安排欢迎群众在沿途街道或者宾馆,但是一路上只看到了安保和工作人员。

这次的接待任务是周总理亲自负责的,他坚持有礼有节地接待原则,彼时的中美两国没有建交,所以不能用正式外交的规格去接待,而如果是建交国家,不论国家强弱都会一视同仁,这是总理特别叮嘱的。



不光是尼克松,基辛格博士也大感意外,在总统来华前,中方没有通知是否会有欢迎仪式,但他们认为按照中国的传统礼仪,欢迎仪式是必不可少的。可是车队从长安街驶过,途径天安门,一切都是那么正常,美方随行人员都有点不可思议。

可能到了钓鱼台宾馆,能看到一些群众吧,至少会有精心准备的仪式,基辛格这样想道。外交部礼宾司安排美方住在了钓鱼台的18号楼,这是因为接待了多国总统和国家元首,被大家叫做总统楼。

其实为了迎接尼克松,总理在钓鱼台宾馆下了一番功夫,整个国宾馆几乎换了一个样子。宾馆以前的花房里种着各种蔬菜,此次全部换掉,种上了南方空运来的花卉,并且撤下了所有的画像和标语,重新进行文化装饰。

装饰品清一色都是颐和园的稀世珍宝,墙画也变成了历代名画,增加了宾馆的人文气息和中国特色。除了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总理特别叮嘱招待人员一定要做专门的培训,人员培训由邓颖超同志亲自抓,她给服务员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落落大方、不卑不亢,

不能因为他们是美国,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就低三下四,既要展示中国的文明礼仪,更要展现新中国的风度。但宾馆的招待人员也十分疑惑,为什么取消了很多欢迎仪式,只交代了平时工作中的细节,不组织大家准备活动迎接尼克松



下午一点,车队进入钓鱼台,尼克松看到这里的布置后已经接受了没有欢迎仪式的事实,他现在担心的是自己是否会被国内的政敌嘲笑,因为此次来访全程都有卫星信号转播,全美都知道了他今天的糟心场面,尼克松实在有点难为情,现在他希望能够在会谈上扳回一城,否则会成为外界攻击他的把柄。

来美国前,美方强烈要求和毛主席会谈,但是中方认为主席的身体不适合见外宾,没有答应这个要求。尼克松此行最希望的就是和毛主席见上一面,他是毛主席的忠实读者,白宫里放着很多毛泽东著作,他有很多问题要当面问主席,不过愿望能否实现尼克松也没有了底,至少从中方的态度上看似乎很难。

为何非要点烧划水

正在尼克松担心起接下来的中国行是否顺利时,钓鱼台国宾馆的后厨已经忙碌起来,中方准备的一场午宴即将开始,中国的国宴极其丰盛,浓缩了中国美食的精华,在味蕾、观感和精神上给予食客多层体验。但那场午宴的重头戏被一道菜抢了风头,因为它是毛主席亲自加上的上海名菜烧划水。

烧划水从名字上没有什么特殊的,无非就是一道用青鱼尾部做主料,烧制而成的的菜,常见于我国南方。这道菜的乾坤在于美好的寓意,鱼尾是鱼游动的动力来源,所以毛主席希望中美之间的关系能够朝着好的方向更快发展。



其实,主席对尼克松来访高度重视,他每日的行程都会详细上报给主席,俗话说的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主席在熟悉这位美国总统,只有充分了解他的性格和能力,才会在谈判中取得先机。由于身体原因,主席等身体允许才能和尼克松当面切磋。

鲜为人知的是,尼克松来华前一周,主席曾突然休克,经过抢救才脱离险情,所以没人敢冒险让主席见外宾,一切都要看天意。午宴持续到下午两点半,这时中方人员告诉基辛格,周总理在会客室,有急事要见尼克松。

推开会客室的大门,总理在来回踱步,与往常不同的是他没有和外宾开玩笑缓和气氛,直接说道:“毛主席想见总统先生!”

尼克松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毛主席这么快就要和他见面了,这时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毛主席知道尼克松落地后,就思考现在身体还能行,想要恢复到最好是不可能的了,所以不如尽快安排会见,也能给接下来双方的会谈做一些铺垫和试探。

尼克松和基辛格很快就来到了中南海,他们也希望能和这位传奇领袖聊一聊,如果顺利的话中国行就相当成功了。



尼克松在来的路上,秘书和警卫忙着给主席收拾,一切准备就绪后被搀扶着进入大厅做好,在另一间屋子里医疗专家时刻待命,抢救设施安装完毕,强心剂也抽到针管里,只要发现异常就立即取消会谈。

尼克松环顾四周,房间内摆满了书籍和文稿,这是毛主席工作的地方,在秘书的搀扶下主席艰难地起身和尼克松等人握手,主席开口说道:“我得病了,说话不是很清楚。”总理悄悄提醒尼克松,主席一个月前患上了支气管炎,不过没人知道。

尼克松终于见到了传奇领袖毛泽东,他们之间会聊些什么问题,碰撞出哪些火花呢?

哲学问题开头

在来时的飞机上,尼克松告诉记者因为他阅读了毛主席的大量著作,且都是关于哲学上的,所以要和主席聊聊哲学问题。见面会主席一开始就“抱怨”:“你给我出了个难题,我们要陷入哲学问题了。”



从哲学角度来看,两人的对话就是站在了最高处审视中美和全世界的问题,当尼克松谈起台湾问题时,主席回答说这是总理的工作,他不聊这些复杂的问题。按照约定此次会面只有十五分钟,可持续了一个小时,在周总理的提醒下匆匆结束。

尼克松从主席虚弱的身体上看到里面住着一个伟大的灵魂,这个灵魂一刻不停地在思考,他把美国、苏联、欧洲的发展趋势看的很透彻。

尼克松一直记着主席的名言“一万年太久,我只争朝夕。”他认为毛主席就是一个擅于抓住机会的人,从湖南的一个农民儿子,成长为数亿中国人的领袖,正是具有超常的战略眼光,才能统一偌大的中国。

临走时尼克松郑重地说:“我们可以改变全世界。”“我就不送你了。”不知是没听到还是故意忽略,主席没有回答尼克松的话。

当晚,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盛大的欢迎晚宴,晚上的菜品比午宴更加丰富,可习惯了刀叉的美国客人不会用筷子,难以充分享受盘中餐。不过也有例外,尼克松夫妇熟练地使用筷子,他们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学习筷子的用法,就连花生米也是轻松夹起。



中国行期间,中美双方抓住一切机会谈判,不仅有周总理和尼克松的会谈,还同时进行着中国外交部长与美国国务卿关于贸易和人员交流的谈判,第三个是乔冠华与基辛格关于《中美联合公报》的讨论和起草。

三个不同内容的谈判同时进行,对双方来说都极具挑战性,两个大国需要在短短几天内敲定一系列细节问题,难度可想而知。

那段时间,钓鱼台国宾馆的小树林里,经常出现几个陌生的身影,从尼克松的回忆录中得知了真相。因为担心住处内有窃听器等设备,美方的工作全部在室外讨论,谈判结束后尼克松都会和基辛格在树林见面,

那里是访华期间美方的主要办公场所,谈判一场接着一场,他们只要回到宾馆就会在小树林出现。

正式会谈

当然,双方会谈的重头戏还是周总理和尼克松,访华第三天,总统楼承担了此次会谈。尼克松和基辛格早早站在酒店门口迎接总理,刚下车总理做出脱衣服的动作尼克松就抢先帮忙把衣服脱下,让在场的中美工作人员大吃一惊。总理的秘书知道他的习惯,下车后已经做好帮总理脱大衣的准备,谁知一个高大的身影抢先一步接过了大衣,回头一看竟然是美国总统。



这个有趣的画面通过卫星传回美国,传到了全世界。人们议论纷纷,各种解读都有,但是几本一致的看法是,中国真的不可同日而语了,能得到美国总统这样对待的恐怕只有毛泽东和周恩来了。

两位领导人一脸轻松地走进会议室,但会谈正式开始后气氛骤变。中国在和兄弟国家会谈时,整个过程都是轻松愉快的,大家讨论的都是如何加强合作共同进步的话题,可是中美双方存在了几十年的矛盾争端,甚至在朝鲜半岛兵戎相见,所以关于原则性的问题,态度十分强硬,不能有半点妥协。

会谈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过程比较艰难,为了缓解持续紧张的氛围,中方在会谈间隙安排了一些文艺表演,并且邀请美方游览长城、故宫等名胜古迹,用周总理的话说,就是让美国人去民间走走,让他们听听中国老百姓的心声。



其实中美的分歧点就在台湾,美国希望改善中美关系,但是不愿意放弃台湾。在表明立场时,美方笼统地承认世界只有一个中国,至于这个中国到底是谁说了算他们就不去解释了;同时在联合公报中认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省。

这种表述实际上模糊了对台湾身份的界定,显然美方想在这个问题上留有余地。

台湾问题上尼克松也进退两难,外交是内政的延续,他能成功访华已经引起了国内个别集团的强烈反对,在国会中台湾的游说力量很强大,对总统的决策产生较大影响,尼克松必须要考虑到这个因素,否则自己的连任就很难实现了。

总理请示毛主席,美方模棱两可的表达需要我方认真考虑,如果不通过那再没有商量的余地了。主席认为我们长期以来在个别问题上过于绝对,导致很多事情行不通,既然美国有诚意,我们就做出一点让步,但是他们不说我们要说清楚。

至于问题就留到以后解决,时间是站在中国这一边的,只要国家强大了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后记

《公报》得到两国领导人的同意后,尼克松在中方的安排下先后访问了杭州、上海两地,并且于1972年2月28日共同发表了《联合公报》,总理亲自送尼克松夫妇上了空军一号。至此,一周的破冰之旅告一段落,中美两国的关系有了巨大改善。

尼克松成功访华打开了隔绝23年的大门,从两年前的荷兰到数月前的日本,双方在不同场合默契地表达了友好交往的意向,在双方领导人的推动下中美两国搁置争议,为全世界带来了一个新时代。中国也迎来建国以来的最大一次外交热,各国使节纷纷来华,尤其是西方大国的总统和首相争先恐后地访问中国,日本甚至抢先一步和中国建交。

这一切外交成就来之不易,既宣布美国对中国的全面封锁破产,也证明了中国人有能力建设自己的国家,只有合作才是唯一的选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