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前后,是中国最难熬的一段历史岁月。中国和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相继闹掰,为牵制不听话的中国,美苏不约而同地将印度引为座上宾。此时的印度极为膨胀,认为在美苏支持下,摒弃中国后,自身已然成为第三世界的“带头大哥”。因此,印度彼时急需想从中国身上刷出一波装备,好证明和巩固自身地位。

在中印边境,如果说胜利的天平需要用“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加持的话,此时的现实情况是,人和方面各有各的优势,但天时和地利都无一例外的全归印方。天时自不多说,印度有美苏撑腰,中国独汉一个。地利方面,一直是我们在高原上,印度在低平处,我们是四千米海拔以上,他们仅仅几百米,我们日常防御很困难,而他们获取物资便利,铁路网临近,公路就在山下,有多少人就能投入多少人,重炮可牵引至战场,可随时发动进攻,这就是他们最大的地利。

在后勤支援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勉强投入了1万边防部队,迫击炮和无后坐力炮就是仅有的重武器。而印度方面,陈兵一线的则是十几个旅,估算下来五六万人,后面还有很多随时能拉来投入战斗的部队。



战前誓师大会

值得一提的是,印军投入的这些师旅不是弱鸡,都恰恰都是印军的精英王牌。主要是第四师,这个师的士兵很多都是参加过二战的,被英军带领着参加过北非战争,西西里岛登陆,可以说是印军中的百战王牌之师。特别是这个师的锡克旅、旁遮普旅,印度士兵都以能加入其而骄傲。可以说,印度为此次从中国身上刷装备,把老底子都压上来了。

战前印军也都认为自己战斗力在亚洲那是无敌的存在,加上有美苏为虎作伥,所以从军官到士兵,都把人民解放军根本没有放在眼里。

而此战的结局呢,两军轰然相撞后,印军大败,解放军犹如下山之虎,气贯长虹,在朝鲜战争之后,又一次打出了军威。从战后统计来看,我人民解放军减员700余人,印军投入战斗有9个旅,被我歼灭6个,重创3个,阵亡累计5000余人,被我俘虏也是这个数。



战后缴获印军武器

此战快结束的时候,我们才增援赶至战场一个师,并且也仅拉上来几门榴弹炮。当然,这不是我们不积极备战,而是后勤保障已达极限,连上来的这一个师,也是边行军边修路,一路风尘仆仆的强行军赶来的。

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可以来审视一下这种后勤能力保障的差别,那就是我们此战耗费枪弹70万发,炮弹2万发,而作为对比的是,我们仅缴获的印军枪弹就达400万发,炮弹8万发。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没办法,这是地理地形决定的,再优秀的指挥员也得接受这样的现实情况。



印度士兵被俘虏

我们大家应该也和我一样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这么一个占尽优势的战争被印军打成了这个样子?

战后,印军进行了一段较长时间的反思,除过盲目自大,指挥紊乱,情报不够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作战意志薄弱。几乎可以讲,消灭了旅部,就相当于击溃了一支整旅,一名排长被打死,一个排就完全丧失了战斗力。我军俘虏的近5000人中,有很多都是连长、排长、班长被打死后,仓皇失措的全扔下枪低头坐着等着被俘的。

我军也凭此战,以战止战,打出了几十年西藏边境的和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