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春。

朝鲜半岛的一座军营里,争吵声从大帐中传出来。

帐篷内,一位金发碧眼的高个老头正对着电话咆哮着:“总统先生,我必须向您确认一件事实,中国人是我们目前以来遇到的最强大的对手,朝鲜地区的颓势已显,为了让我们能有退路,必须扩大战争!”

“道格拉斯,我们已经没有精力去扩大战争了,我们只需稳住形势,中国人会和我们谈判的,他们没有能力持续进行战争。”

“不,总统先生,我们还可以利用台湾地区对中国沿海地区施压……”


“你疯了吗!你想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吗!你应该从朝鲜战场回来冷静冷静了!”

说罢电话那头便结束了通话。

名为道格拉斯的中年人沉默地看着话筒,过了一会突然冷笑道:“该死的政客,不打出筹码怎么在朝鲜战场上全身而退,难道还要让上帝带着钢盔替我们作战吗。”

中年人名叫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联合国军总司令,奉命指挥朝鲜战场的一切事宜,电话那头的人是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

他们的争吵还要从麦克阿瑟为什么踏上军旅生涯说起。


军旅世家 一门双将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1880年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的一个军人家庭,父亲阿瑟·麦克阿瑟是美军上尉,母亲是一个棉商的女儿。

麦克阿瑟自幼受父亲的影响,1899年便考入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这所也就是世人所熟知大名鼎鼎的西点军校,被称为美国名将的摇篮。

此时麦克阿瑟的父亲老麦克阿瑟已经是美军驻菲律宾地区司令官了,并且对菲律宾地区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收效颇丰。

父亲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绩,那作为儿子的小麦克阿瑟也自然不能落于人后的。


他在军校时刻苦学习,强健体魄,四年之后以98.43分的成绩毕业,这是建校以来的最高成绩。

小麦克阿瑟作为当期西点军校的优秀毕业生毕业后便被授予少尉军衔,在工兵团服役,在西点军校的优异成绩也为后来小麦克阿瑟的进一步腾飞打下了基础。

三年后,老麦克阿瑟回国后已经晋升为太平洋军区司令,授中将军衔,小麦克阿瑟也已晋升为中尉,他们家族的事业可谓是平步青云。

但天有不测风云,1909年,老麦克阿瑟在一次演讲中猝死,年仅67岁。


这时麦克阿瑟虽然只是一个上尉,但是却正在兼任罗斯福总统的军事副官,并且兼任骑兵学校教官。

麦克阿瑟不光学业上表现良好,而且政治能力和教育能力也十分地强,这让一个人发现了他的能力,那就是美国陆军参谋部长伦纳德·伍德。

伍德原来是老麦克阿瑟手下的军官,受过老麦克阿瑟的恩惠,后来直至高升也与麦克阿瑟家族的关系很好。

老麦克阿瑟去世后,由于不清楚麦克阿瑟的能力,伍德一直没有表现得太过于关注他。

但是随着麦克阿瑟在军官学校做出的成绩,伍德认为他是一个不吝啬于他父亲的出色政治家和军事人才,于是便把他调入了美国陆军参谋部。


麦克阿瑟进入陆军参谋部之后可谓是如鱼得水,不光做出了很多傲人的成绩,而且还交到了许多朋友,这些人都将是他以后军旅生涯的强大助力。

1917年,一战爆发,美国宣布参战,麦克阿瑟被调入美军第42步兵师任参谋长,随军奔赴法国战场。

这次一战彻底为麦克阿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凭借屡立战功和出色的军事指挥,在战争末期荣升为第42步兵师师长,受准将军衔。

自此在美国军界,麦克阿瑟家族一门双将的名声传开,如此显赫的声望也为日后麦克阿瑟入主西点军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执教西点 引领全局

1939年6月,西点军校操场上,一位英姿勃发的年轻人正站在讲台前慷慨激昂地发表着他的就职演讲。

台下的新老学员无不以崇敬的眼光看着他,因为这是他们西点军校自建校以来最为成功的毕业生,他就是在一战表现出色的准将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在西点军校执教三年,以严谨闻名,现如今西点军校体育馆门前还有着他所留下的校训:“今天,在友好场地上播撒下的种子,明天,一定会在战场上收获胜利的果实!”。


1930年,麦克阿瑟出任美国陆军参谋长,授四星上将军衔,统领全国兵马。

麦克阿瑟任参谋长期间实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全军进行机械化革命,以摩托化部队代替马匹作为军队的主要交通工具,大幅提升了陆军的机动化能力。

扩大军队中的军官比例,提高士兵的战时待遇,筹备航空司令部以提升空地协同作战能力。并且多次阻止国会对军队的裁员和缩减军费提案。

在麦克阿瑟的带领下,美国陆军的实力呈几何倍的增长,这也为二战时期美国强大的军事能力打下了基础。


可以说麦克阿瑟对于美国陆军的发展起了居功甚伟的作用,在他的手中,从武器装备到管理体制,从军官素质到后勤组织能力都上了一个台阶,也体现了麦克阿瑟出色的治军能力。

美国陆军参谋长的任期是五年,并且除非极特殊情况是不允许连任的。

1935年,麦克阿瑟任期已满,便卸任了陆军参谋长一职,同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此时战争的阴影已经逐渐开始笼罩全球,德国在欧洲的疯狂扩张,日本在东亚及东南亚的频繁动作都引起了美国的注意。


此时美国认为菲律宾作为美军在东南亚的最大据点,需要一个能力出色并且威望上能服众的人来控制菲律宾的形势。

刚刚从参谋长一职卸任的麦克阿瑟便成为了这个最合适的人选,随后便直接被调到菲律宾任菲律宾政府军事顾问,次年授菲律宾元帅一职。

为何麦克阿瑟这个从来没有去过菲律宾的人会成为美国国会认为最适合前往菲律宾的人选呢?原因有三点。


其一,麦克阿瑟的父亲曾在菲律宾做过军事总督,在菲律宾地区有着足够的威望,菲律宾地区的很多制度和体制都是在老麦克阿瑟时期建立的,子承父业比较容易。

其二,麦克阿瑟的以往经历说明了他是个在政治上军事上以及管理上能力十分强的人,不管是执教西点军校还是征战西欧抑或是统帅全国兵马,桩桩件件都能做得十分出色,这样的人才在美军之中也是屈指可数。


其三,麦克阿瑟是典型的鹰派人物,无论是欧洲战场的勇猛的作战风格,还是这几年在国内大力发展军备积极备战,都说明他是一个个人风格十分强硬的人,菲律宾在日本的威胁下正值多事之秋,需要这样一个手腕强硬的人去维稳局面。

在多种原因的考量下,麦克阿瑟被派往菲律宾,但是事与愿违,麦克阿瑟没有在这里取得理所应当的成功,反而遭到了他人生中最大的失败。


前失吕宋 后败新罗

菲律宾,东南亚岛国,首都位于国内最大的岛屿吕宋岛上,也是岛内最大的港口。

麦克阿瑟任菲律宾元帅之后,从美国本土调了三万人驻防菲律宾,并且在菲律宾全国征召了十万大军,同时令美国海军舰队亚洲舰队协同驻守,为亚洲可能出现的变动积极地做着准备。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后,也加紧了对于东南亚地区的侵略,整个东南亚都陷入了战火之中,但是由于海军力量还不足以和美国抗衡,所以菲律宾也暂时没有受到战火波及。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次日日军点起海陆空三军,以台湾岛作为支点向菲律宾发动了进攻。

麦克阿瑟此时并没有把日军放在眼里,在他看来以日本的工业能力,完全没有进行大规模作战的能力,他不光有海军舰队,还有美国在亚洲最大的海军和空军基地,对付日本都不需要全力。

但是很快麦克阿瑟就为他的傲慢付出了代价,日军效仿珍珠港对海军基地发动了袭击。


美军大部分战机和轰炸机还没有推上跑道便被日军的炸弹摧毁,同时对于美军的机场发动了突袭并成功占领机场。

战局一开始美军就失去了制空和制海权,一下便陷入了巨大的劣势中。

在失去了空中和海上支援后,美菲联军被打得节节败退,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击。

见此局面麦克阿瑟知道已经无力回天,便下了撤退的命令,战机和战舰向澳大利亚转移,陆军向巴丹群岛撤退,在这里收拢残兵巩固防线,做好与日军进行持久作战的准备。


看着残兵败将不断地从四面八方向巴丹群岛撤退,麦克阿瑟在心中立下宏愿,有朝一日一定要重新夺回吕宋岛,洗刷自己今日的耻辱。

经此一役,美军在东南亚最大的军事据点失守,东南亚地区陷入绝对劣势,美菲联军共损失飞机一百多架,舰艇数十艘,被俘十一万人,伤亡一万多人。

这也成了麦克阿瑟军事生涯以来最大的失败,菲律宾没有成为麦克阿瑟再次腾飞的支点,反而成了属于他的落凤坡。

菲律宾战役结束后,麦克阿瑟被调离菲律宾,前往澳大利亚任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


即使在菲律宾遭到了巨大的失败,十数万人因为他的指挥失利惨遭日寇的屠戮,但并没有让麦克阿瑟沉沦下去。

他重新振奋精神率领美军在澳大利亚与日军交手数次,打了几个值得称赞的胜仗,在日军兵锋正盛之时狠狠地挫败了日军企图一鼓作气攻占澳大利亚完全控制东南亚的妄想。

在澳大利亚期间,麦克阿瑟逐渐摸清了日本海军的作战思路和习惯,这也为美军后来太平洋战场的胜利和“跳岛战术”这一奇谋的发扬光大奠定了基础。


1942年,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爆发,美军为了扩大中途岛海战的优势,日军为了扭转太平洋战场的不利局面,双方在瓜达尔卡纳尔岛周边地区进行了长达七个月的战争,最后以美军获胜告终。

这场战役后日军在太平洋地区彻底转为守势,而麦克阿瑟也在这场战役中再次大放异彩。

麦克阿瑟在战役后期打得日军,迫使日军放弃大量海域转守为攻。

1944年,麦克阿瑟联合美军和澳大利亚的部分军力以及菲军残部向日军占领的菲律宾区域发动反攻。


麦克阿瑟在1945年终于攻占吕宋岛,收复菲律宾全境,俘虏大量日军,兑现了当初离开菲律宾的诺言。

二战结束后,麦克阿瑟作为美军在太平洋地区盟军司令代表盟军接受了日本的投降并负责在日本的战后工作。

虽然在战争期间日军对美军造成了大量的伤亡,麦克阿瑟对于日本这个国家也没有太好的印象。

但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新中国顺利成立和国民党败退台湾导致东亚地区政治形势一度紧张起来。


最后在朝鲜内战期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地区进行干预。

麦克阿瑟作为联合国军司令领兵在仁川登陆,挽救了势如危卵的李承晚政治集团,并且对新中国不断挑衅。

打了无数胜仗的麦克阿瑟此时已经失去了对于战争的敬畏之心,也忘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和巨大潜能。

在麦克阿瑟的不断挑衅下,新中国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在朝鲜战场上和麦克阿瑟打得难解难分。

最后通过不断的作战一点一滴的积累优势打得麦克阿瑟仓皇南逃,狼狈不堪。


此时麦克阿瑟已经开始正视这个对手,并且认为中国人的武器装备和工业能力虽然比起美军近乎落后一个时代,但是他们军队的作战意志和作战能力丝毫不屑于美军,他的心中已萌生了退意。

在他看来除非扩大战争,让台湾的蒋介石参战,才能扭转朝鲜战场的不利局势,让美军有一个能以平等姿态上谈判桌的退路。

但是此时的总统已经不是十分信任他的罗斯福,而是和他矛盾重重的杜鲁门。

杜鲁门并没有支持麦克阿瑟,反而认为是由于麦克阿瑟蠢猪一样的指挥才让朝鲜战场陷入如今的不利局面,最后临阵换将,命令美军中将马修·邦克·李奇微代替麦克阿瑟。


虽然这一举动并没有改变联合国军失败的结局,但是却标志着麦克阿瑟军旅生涯的终结。

麦克阿瑟回国后参加过一次总统竞选,但以失败告终,后来也没有参加过政治活动。

在他晚年所写的回忆录中,对让他遭受巨大失败的中国陆军有过这样的评价:“谁要和中国陆军开战,脑子一定有病”。

这是他对美国鹰派的警告,警告他们,如果要同中国开战,那就必须想好一条好的退路,可见中国军人带给这位美国五星上将的震撼有多大。

1964年4月5日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在沃尔特·里德陆军医院因胆结石去世,享年84岁,结束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抛去麦克阿瑟的身份和政治主张,仅单纯从他的人生经历来看,有着值得人敬佩的地方。

出生军旅世家,父亲官拜中将,平步青云之际父亲早亡,弱冠之年起于行伍,天命之年统帅三军,虽有败绩,然重整旗鼓立不世之功,后亡于党派倾轧,败于中华之手。

希望每个人在身处逆境之时,都能有麦克阿瑟重整旗鼓的勇气。


参考文献

《麦克阿瑟回忆录》

《戎马半生的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趣源》

《对麦克阿瑟被解职原因的探析_董天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