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对自己的评价,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条悖论: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的水平高于平均值。不得不承认,我们人类确实有高估自己的倾向,这主要会影响天赋/能力和个性的测试结果。
(1)天赋/能力
先来说对天赋/能力的判断。如果只是说,我们应该尽量做到客观,好像比较“空”,所以提供了一些忠告,最关键的一个就是,越是抽象而笼统地设想某种能力,我们就越是容易高估自己,比如,被问到觉得自己的语言能力怎么样时,我们可能会想起自己语文或英语曾经考过很高的分数,作文被老师当作范文,又或者某次演讲做得很精彩。这些当然都是很宝贵的成绩,但在预估时,可能需要尽量具体地去考虑。
假设我们在考虑是否成为一名语文老师。刚才已经提过语文老师需要具备语言能力,但能力的具体方面又可以进一步细分,比如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等,在口语表达上,除了逻辑清晰、表述连贯,还涉及吐字发音等问题。所以,在评估自己的天赋/能力时,我们最好能够把一大块的能力划分为尽量多更细的维度,逐个打分,再取平均分。这样,在具体的方面面前,我们对自己的评价才更为准确。
(2)个性
再来说说对于个性的判断。人们常说“最了解自己的人就是自己”,但据调查,比起天赋/能力和兴趣,个性才是那个我们最容易误判的方面,有时候,比起自评,陌生人对我们个性的判断反倒更准确。所以,虽然实际操作起来会麻烦一点,在评估自身个性时,最好能获得身边人的反馈。
“大五人格模型”给出了个性的五个维度,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判断自身个性的思考框架,但也不应一概而论。科学家们认为,每个人在外倾性和情绪稳定性上做出的自我判断往往都是可靠的。这一点很好理解,对于自己是外向还是内向,是否容易紧张或激动,人们通常都有很深的个人体会,而责任心、宜人性和开放性三个维度则不然,如果你在评估自己是否谨慎可靠、乐于与人合作、想象力丰富,问别人可能比问自己更合适。
如果能做到对自己诚实,尽量收集更多人的反馈,即便仍有少量误差,也不太需要过于担心。因为个性虽然很重要,会影响职业生涯的成功以及我们的职业满意度,却不如兴趣重要,更别说天赋/能力了。就个性而言,我们需要尽力,但也不必苛求自己,因为相比之下,我们有其他更加重要的方面可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