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海军现役航空母舰中,10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无疑是绝对的主力。但考虑到该级舰问世时间较早,舰龄最老的首舰“尼米兹”号已服役49年之久,到了该更新换代之时,故近年来美国加快了对新一代核动力航母“福特”级的建造。就在近日,美本土唯一具备航母建造能力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厂,于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一则“壮举性”的消息,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兴趣。


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发布的消息

据纽波特纽斯造船厂披露,舷号CVN-80的“福特”级航母3号舰“企业”号的舰体舯段,已从长度662米的12号干船坞的东侧被移动到西侧。腾出来的干船坞东侧空间,将被用于容纳舷号CVN-81的“福特”级航母4号舰“多里斯·米勒”号的舰体。也就是说,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将在一座干船坞内同时建造两艘航母,这种“一坞两建”的造船方式有望提高建造效率,缩短新航母的完工和交付时间


12号船坞腾出的空间将用于建造“多里斯·米勒”号

乍看上去,相比起以往的“一坞一建”,“一坞两建”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美国造船厂建造新航母的效率,因为其他腾出来的空船坞即可被同步使用,如被用于开工建造第三艘、第四艘,甚至是更多的航空母舰。然而,抛开美国造船厂是否有足够多的合格工人、配套设备和产能等问题不谈,仔细观察“企业”号和“多里斯·米勒”号的建造方式后,我们就不难发现一件事情:堂堂的全球唯一“超级大国”美国,怎么还在用上一代造船技术造航母?在中国国产电磁弹射型航母“福建舰”这里,我们早就不再用这种落后的方式建造了。


“福建舰”采用了巨型总段建造法

我们知道,在“福建舰”的建造过程中,国内船厂采用的技术名为“巨型总段建造法”,这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先进的大中型舰船建造技术。这种技术的特点就在于将舰体分为数个分段来建造,且在舰体分段的建造过程中,部分内部设备和管线等就已经被装配完毕。全部的舰体分段都到位后,仅需让它们在船坞上进行“对接拼装”即可,在完成少量的剩余内舾和外舾收尾工作后,航母即可下水并择日启动海试。在建造效率方面,巨型总段建造法代表着当今全球的最高水平。


美国船厂仍在使用“塔式建造法”

而在美国纽波特纽斯造船厂这里,虽然“一坞两建”的确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造舰效率,但一个关键问题在于,“企业”号和“多里斯·米勒”号这两艘新锐航母的建造技术,仍是代表着上一代水平的“塔式建造法”,这与中国建造“福建舰”时所选择的“巨型总段建造法”有着根本的区别和差距。说起“塔式建造法”,其是以最为传统的思路和方式先搭建舰船的舰体龙骨,然后在龙骨的基础上“一点一点地加东西”,通过一层又一层的舰体建造,最终让整舰实现完工


国内船厂中的大型船体分段

在早年间高温焊接技术不够成熟、尤其是需要将部分不同材质的金属焊接到一起时,难免会出现部分船体模块局部变形的问题。或许一些变形并不明显,甚至是难以被肉眼轻易察觉,但却可能对不同船体模块的整合带来不小的麻烦。再加上刚刚完成各模块对接整合的新造舰艇,也会因复杂的应力作用而产生些许的局部变形,故焊接不到位的部位就有可能出现开裂等问题,进而影响建造质量和舰艇使用安全性。而传统的“塔式建造法”的优点,就在于可在最大限度上避免不同模块之间的变形。


“福建舰”采用了巨型总段建造法

然而以如今的技术发展大趋势来看,随着钢铁冶炼和焊接技术的不断发展,造舰过程中的船体模块局部变形问题已可在很大程度上被减小,甚至是完全消除,“塔式建造法”的优势被大幅削弱。正因如此,在包括“福建舰”等国产新锐舰艇的建造过程中,中国国内造船厂于近年来大胆采用了最为先进的“巨型总段建造法”,在确保新舰完工质量的同时,更大大提升了建造效率,这就是人民海军迎来“下饺子”大潮的一大关键因素


美国船厂仍在使用“塔式建造法”

如此想来,仍执拗地使用落伍的“塔式建造法”造航母的美国船厂,究竟为何这么“守旧”呢?按理来说,其不可能看不到代表着全球先进水平的“巨型总段建造法”的优越性,但为何却不用呢?莫非是美国人对自家的钢铁冶炼和焊接技术仍没有100%的信心吗?答案或许还真会是这样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