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伟 通讯员 萧萧 蔡伟钳
新中国成立以来,海陆丰(广东省汕尾市)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砥砺前行,开拓创新。特别是近年来,汕尾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着力深化“三农”领域改革,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市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东风吹拂之下,绿水青山之间,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在海陆丰大地徐徐展开……
农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眼下正值晚造水稻生长的旺盛期,在海丰县公平镇磜仔村,田间一片片翠绿的水稻随风摇摆。“今年晚稻长势喜人,村民种植的晚稻还有两个月就可以收割了,预计亩产量大概在800斤,丰收在望。”磜仔村党支部书记王心虹告诉记者,多年前,这片田地还是杂草丛生,如今,这里种满了水稻,曾经的“撂荒田”焕发生机,成为老百姓的“希望田”。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近年来,汕尾市加大力度整治耕地撂荒,强化耕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2023年,全市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4.73万亩,比2018年增加了5.64万亩。2023年,全市粮食产量43.53万吨,是1952年的2.1倍;是2018年的1.13倍。
在推进粮食产量逐步稳定在较高水平的同时,汕尾市推动各项经济作物生产蓬勃发展,蔬果产品、畜牧产品、水产品产量大幅提高,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取得显著成效,“菜篮子”“果盘子”日益丰富。目前,汕尾市已建成31家省级“菜篮子”基地、68家市级“菜篮子”基地和9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陆河青梅、陂洋菠萝等特色水果产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不断满足群众“吃得好、吃得健康”的多样化需求。畜禽产品供给持续增加。2023年,全市肉类总产量由1988年的4.33万吨增长到11.54万吨;其中,2023年的猪肉产量7.83万吨,禽肉产量3.29万吨。2023年生猪出栏99.2万头,是1978年的4.3倍。
既要在陆地上精耕细作,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近年来,汕尾市着力在加快海洋牧场建设、推进重点项目、做优高效渔业、突破水产种业等方面上下足功夫,大力推进渔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以来,全市开工建设海洋牧场项目7个,总投资约16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全球单体最大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中广核“伏羲一号”和全省首家养殖“红鳍东方鲀”的华润汕尾江牡岛零碳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在汕尾投运;中挪三文鱼陆基养殖项目落地汕尾,推动了汕尾市渔业养殖向深远海、智能化方向发展。
美丽乡村展新颜
广袤乡村是农民群众的生活家园,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才能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走进海丰县联安镇霞埔村,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干净整洁,彩色墙绘生动展现乡村风情,村民们安居乐业,其乐融融。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海丰“鹭影禾香”示范带上的霞埔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昔日的“脏乱差”渐渐化身为靓丽的“城中景”。
在乡村建设上,汕尾市把散落的乡村风景“串珠成链”,高质量打造城区“蚝情万丈”、海丰“鹭影禾香”等一系列乡村振兴示范带。2020年至2024年,汕尾市已规划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30条,线路总长约788.48公里,覆盖行政村341个、自然村1143个。在乡村建设行动的加速推动下,各个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显著提升、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提升。当前,全市基本实现村内干路硬底化率100%,村内支路硬底化率82.42%,村内巷路硬底化率81.59%;完成整村推进厕所改造提升行政村463个,完成率66.9%;推动542个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城乡基础设施差距逐渐缩小。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全市2974个自然村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标准,建成美丽宜居村的行政村572个,全部村(社区)完成绿美园地图绘制,种植乔木931056株,超额完成年度乔木种植计划,建成“绿美小公园”801个、“四小园”15860个。在村头种植乡土树种,建成“绿美小公园”801个。
汕尾市连续5年来取得广东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片区第一名的佳绩;2023年,汕尾市在全省实施“百千万工程”考核评价中获评“优秀”等次。如今的汕尾,一件件实事加快解决,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断建设,促进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农民收入不断提高
走进陆河县河田镇布金村,村落房屋错落有致,干净平坦的水泥路向前延伸,翠绿的水稻随风轻摆,葡萄园里郁郁葱葱,孕育着下一季的丰收硕果,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图。昔日,布金村一穷二白,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随着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在多方帮扶下,布金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得到极大改善。该村通过发展葡萄等多项特色富民产业,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2016年的11.4万元增加到2024年的56万元,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建市以来,汕尾市农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幸福指数接续上升,幸福感越来越强,生活更加舒心、顺心。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41元,是1988年的32.4倍。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汕尾市正聚焦“做实做强西承东联桥头堡 全力打造东海岸重要支点”的全新发展定位,进一步深化乡村建设、产业、改革、治理等工作,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篇章。
推动“百千万工程”出新出彩
近日,汕尾市市长郑海涛参加政协委员(汕商)·市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与政协委员、汕商代表面对面交流,共商发展之计、共谋发展之策。座谈会上,政协委员和汕商代表围绕“大力打造特色产业强镇 助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结合自身发展实际,从特色产业发展、深化文旅融合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郑海涛向各级政协组织和汕商代表为汕尾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郑海涛强调,要走好镇域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品质化发展之路,以做强镇街节点实现强起来,以“联城带村”实现富起来。
要重规划,围绕产、城、人三个方面,整体谋划打造一批功能互补的产业连片发展带,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以业聚人;加快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推动产业培育、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公用等设施提质增效。
要兴产业,做大优品丝苗米、生态茶叶等特色农业,推动梅陇金银首饰、公平服装等产业升级,做强电子信息、海工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培育“咖啡+文旅”等新业态。
要建平台,加快规划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平台,紧扣汕尾优质海鲜、特色水果等产业基础建强物流体系,大力发展直播电商,赋能镇域经济向更高能级跃升。
要优服务,优化营商“软环境”,做好服务招商、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大文章,强化要素“硬支撑”,加强用地供给、能耗使用、金融服务、人才支撑等保障,全力以赴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要强协作,主动对接、服务深圳等大湾区城市,积极承接大湾区城市产业外溢,用好大湾区市场资源,迈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