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说到库布齐沙漠,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连绵不断的沙丘,荒无人烟,被视为典型的贫瘠荒地,如今卫星地图上,这片曾经的“死亡之地”却闪烁着深蓝色的光芒,那是成千上万块光伏板反射着阳光的奇观。

这漂亮的转变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呢?



“出门不敢出,黄沙刮一脸。”老一辈的库布齐人,对这句话肯定深有体会。

内蒙古鄂尔多斯北边,有个叫库布齐的沙漠,以前是我国第七大沙漠,横跨四百多公里,占地差不多1.86万平方公里,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蒸发量却是降水量的10倍,风沙肆虐,土地贫瘠,这样的环境,别说发展,生存都是问题。

艰苦的自然环境让不少年轻人不得不离开家乡,剩下老人和孩子们守着贫瘠的土地艰难度日,过去几十年,库布齐沙漠就像悬在内蒙古头顶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每年沙尘暴一来,黄沙遮天蔽日,掩埋道路,摧毁庄稼,甚至让人无家可归。

更令人担忧的是,库布齐沙漠的流沙不断向黄河蔓延,这加剧了黄河下游的泥沙淤积,生态危机已经迫在眉睫,专家们考察后感叹,库布齐沙漠还在继续扩张,土地贫瘠,水资源也变得稀缺。尽管投入了大笔资金治理,但情况似乎难以彻底扭转。



甚至有人悲观地认为,库布齐只能被放弃,然而就在人们几乎绝望的时候,一个大胆的想法出现了:库布齐阳光这么充足,为什么不利用这里的太阳能资源呢?

这个点子,就像在黑暗里发现了一道光,让人心里燃起了希望的小火苗,从80年代起,库布齐地区开始注重生态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采取种植耐沙植物、布设防沙网等措施,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进展比较慢,费用也相当高。

库布齐的命运转变,关键在于后来兴起的大规模光伏发电工程,如今联合国环境署将库布齐誉为“全球沙漠治理的典范”,曾经的“死亡之地”焕发出新的生机,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2014年,我国政府与能源公司合作,在库布齐沙漠开展了太阳能发电项目,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工程,总投资高达115亿元,计划建设34个大型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200万千瓦,预计年发电量可达40亿度,这是一场豪赌,赌的是库布齐的未来,也是中国新能源的未来。

项目的初期,团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松软的沙地中稳固安装太阳能板的架子?在沙地上,普通混凝土桩基时间长了容易晃动,一旦刮起风沙,就可能歪斜甚至倒下。

工程师们研发了一种特殊的螺旋桩,这种桩要深入地下两米,桩底部还装了横向固定网,这样可以让压力分散,避免沙土下沉。



第二个难题是运输,库布齐沙漠地域辽阔,人烟稀少,很多区域连路都没有,运输车辆只能慢慢开,一趟运输可能得花上好几个小时,有时还会遭遇突如其来的沙尘暴,能见度骤降,车队只能原地等待,项目进度受到严重影响。

面对重重挑战,施工队毫不松懈,拼尽全力,工人们冒热辣辣的太阳,一排排地安光伏板,这些板子很沉,得有好几个工人一起抬,才能放到支架上固定好。

在极端的环境下工作,体能消耗巨大,但工人们没有退缩,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着改变库布齐命运的重任,经过不懈努力,库布齐沙漠上的光伏发电项目已经一步步落成。

截至2022年底,34个大型光伏电站已初具规模,部分电站已实现并网发电,每年可节省123万吨标准煤,减少32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这项目不光是能源建设,还涉及大规模的防沙工作。库布齐因光伏板的引入,意外收获了生态上的好处。



光伏板的出现,给库布齐沙漠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风沙活动明显减少,“风大沙飞的日子少了,出门不用再戴口罩”,当地居民切身感受到了环境的改善。

令人惊讶的是,沙漠里的光伏板形成了一种特别的“小气候”,光伏板能挡住阳光,这样地面的温度就不那么热了,还能减少水分散失,这对植物生长挺不错。

曾经寸草不生的沙地,如今逐渐披上了绿装,光伏区里的植物越来越多,不少地方都变成了草原,沙枣、柠条、沙柳这类耐旱的植物,在光伏板的保护下,成了新生长植被的主力。

起初光伏板下长出的杂草曾让电站维护人员头疼不已,他们花费大量时间清理杂草,后来尝试了生物防治的方法,在光伏电站里放羊,让羊吃掉杂草,工作人员突然想到,既然草都能生长,庄稼肯定也能茁壮成长。



于是他们开始在光伏板下套种土豆,充分利用冲洗光伏板的废水,还种植了富含蛋白质的优质牧草——苜蓿,既能增加光伏电站的收入,又能改善沙地的土壤,形成良性循环。

光伏电站的建设标准现在更注重同时满足发电、防风沙和促进农业增收,以前光伏板支架高度很矮,离地面只有0.3米左右,现在提高到了1.5米,甚至计划提高到2米,以便于养牛和种植玉米等高杆农作物。

虽然建造成本高了点,但养鱼种地能赚回来,这样既赚钱又环保,一举两得,库布齐沙漠的光伏项目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更给当地经济带来了新的生机。



40亿度的年发电量,相当于123万吨标准煤,不仅能满足数百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还通过特高压输电线路,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华北和华东等经济发达地区,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国在超高压输电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这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建光伏电站,给当地很多人提供了工作机会,从设备安装到日常维护,再到植被管理和养殖,数千名工人参与其中,曾经靠放羊为生的牧民,如今变成了清洁机器人操作员、光伏电站维护人员、农作物种植户,收入稳定提高,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在内蒙古杭锦旗,蒙西光伏电站不仅发电,还能养两万多只羊,每年卖出上万只羊,就能挣到两千多万,这给当地经济带来了新活力。

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中国相关技术的进步,全球80%的光伏板产自中国,这巨大的产能让欧美国家感受到了压力,还引发了他们的反倾销调查,他们可能没意识到,就算没有政府的扶持,光靠政府采购,需求量也足够光伏行业稳步前行。



目前中国光伏总装机容量已达7.7亿千瓦,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即使每天只有3个小时的理想状态,这些光伏电站每年也能为国家提供近1万亿度的电能,而且中国的装机容量还在以每月5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光伏产业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库布齐沙漠的蜕变吸引了众多国家的目光,外国专家纷纷来此交流学习,库布齐的经验,为全球沙漠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证明了沙漠并非只能是负担,也可以成为宝贵的资源。

一些非洲和中东国家的代表,对库布齐模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希望借鉴中国的经验,将沙漠变成希望之地,当然库布齐模式并非一蹴而就,其成功背后也伴随着诸多挑战。



沙漠里的天气特别极端,温度变化大,风沙也很厉害,这对光伏板的抗环境能力要求很高,长时间的风沙会磨损光伏板,减弱其发电效果,同时尘埃增多也会阻碍光线,提高清洁难度。

面对这些困难,项目组一直在努力用新方法来提升技术,他们发明了一种特别涂层,让光伏板更耐磨,不易沾沙尘;还用上自动清洁机器人,方便快捷地清洗光伏板,维护工作更省心。

这些技术改进,不仅提高了光伏发电的效率,也降低了运营成本,为库布齐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科学家们还提出了一个更宏伟的构想:将库布齐打造成“沙漠能源城”。

通过智能光伏技术,建立绿色产业园区,利用光伏能源为农业、工业提供电力支持,进一步提升沙漠地区的经济活力,库布齐沙漠的转型,是一场生态奇迹,也是一场能源革命。

它证明了在荒凉的沙漠中,也可以孕育出希望和生机,这115亿的投资,不仅铺上了光伏板,还开辟了一条让沙漠重焕生机的全新道路。



库布齐模式的成功,并非偶然,这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企业的大力投入,科技的不懈进步,还有当地人民的齐心协力。

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一种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库布齐的成功做法,对全世界沙漠治理有着重要启示,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国际间的紧密协作,库布齐的经验预计会在更多地方得到借鉴和推广,为全球的能源变革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中国的思路和做法。

沙漠的未来,也是能源的未来,库布齐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浮云]

参考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一个西部乡村的“长城情结”
沙漠里种出“光伏长城” 中国防沙治沙有新办法 新华社
库布其沙漠腹地养鱼养蟹,农牧民靠好生态端上“金饭碗” 人民政协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