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于热者,痒感常是突然发生,并常能见到形如针帽大至粟米大的红色丘疹,搔破则有少许鲜血渗出,随破随收,结有血痂,很少有化腐现象,遇热燥痒更甚。若被凉风吹拂,痒感则又稍有缓解。

偏于寒者,则痒感主要在头面、耳廓和手足等暴露部位,其痒感发生有一定的季节和时间性。一年之中,冬重夏轻;一天之内,早晚气温偏低时,较之中午气温偏高时要重得多。在皮肤上还能见到错综交织的如网的白色抓痕,淡红色丘疹、风团等。

治宜祛风止痒。药用杭菊花、防风、羌活、苍耳子。

偏寒加麻黄、桂枝、独活、白芷、细辛、辛夷、威灵仙等;偏于热加丹皮、牛蒡子、浮萍、连翘、薄荷、绿豆衣、蚕砂。


3、湿痒


收湿止痒的外用药有炉甘石、孩儿茶、白螺壳、枯矾、煅石膏、花蕊石等。


草、连翘。

热重化毒,则加山栀子、野菊花、金银花、蒲公英、地丁;热而夹风,则加青蒿、蝉衣、木贼草、青葙子、桑叶等。

在具体的应用中,要注意各自的大同小异。


治宜润燥止痒。润燥止痒的根蒂在肝肾两脏。常用药有何首乌、天门冬、麦门冬、怀山药、沙苑子、干地黄、百合、合欢皮、钩藤、龙眼肉、阿胶、小胡麻、白芍、夜交藤、地骨皮等。

朱老认为,润燥止痒中,山药、合欢皮、阿胶三药更应多加探索。


治宜解毒止痒。

金石药品,性味温烈,长期内服必致阴灼液耗。药用绿豆粉、生甘草、杏仁、胡黄连、大青叶、蒲公英、土茯苓等。


治宜消食止痒。常用药有蒲公英、苏叶、胡黄连、神曲、广木香、山楂、乌药、谷芽、麦芽、鸡内金、生大黄、陈皮等。


瘀而兼热用生地、蒲黄、丹皮、赤芍、甲珠、桃仁、大蓟、茜草、地榆、丹参、紫草、郁金、山茶花、益母草、败酱草;瘀而兼湿用马鞭草、路路通、花蕊石;瘀而兼寒用三七、当归、乳香、泽兰、石菖蒲、川芎、皂刺、王不留行、刘寄奴、苏木、血竭等。

9、酒痒


10、虚痒

全身瘙痒不止,如虫行皮中。兼血虚则皮肤干燥,痒感在夜间尤重;兼气虚则不耐六淫外邪,在寒热变迁时,均可明显诱发,或加重瘙痒;兼阳虚则痒发生在秋末冬初,以中老年男性为多见;兼阴虚则干痒不休,皮肤干枯而不润泽,搔后有较多的细小鳞屑脱落。

治宜补虚止痒。“诸痛为实,诸虚为痒”。

偏于阴虚用石斛、天门冬、麦门冬、沙参、鸡子黄、干地黄。沙参甘淡而寒,专补肺气,清肺火,故对阴虚内热所致身痒最宜。


瑁、龟甲、鳖甲、水蛭等虫类、鳞介类药,皆为清热解毒,熄风止痒之品,特别是对风毒顽痒,用之恰当,效如桴鼓,并为临床所证实。


提示:文中处方,仅供临床中医参考,非专业人士,请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

方中药味具体分析

菊花

【性味】甘、苦,微寒。

【归经】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防风

【性味】辛甘,温。

【归经】入膀胱、肺、脾经。

【功能主治】发表,祛风,胜湿,止痛。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破伤风。

羌活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膀胱、肾经。

【功能主治】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治感冒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

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

【性味】辛、苦,温;有毒。

【归经】归肺经。

【功能主治】苍耳子:散风除湿,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渊流涕,风疹瘙痒,湿痹拘挛。

麻黄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发汗,平喘,利水。治伤寒表实,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骨节疼痛;咳嗽气喘;风水浮肿,小便不利;风邪顽痹,皮肤不仁,风疹瘙痒。

桂枝

【性味】辛甘,温。

【归经】入膀胱、心、肺经。

【功能主治】发汗解肌,温经通脉。治风寒表证,肩背肢节酸疼,胸痹痰饮,经闭症瘕。

独活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祛风,胜湿,散寒,止痛。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手脚挛痛,慢性气管炎,头痛,齿痛。

白芷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肺、髀、胃经。

【功能主治】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

细辛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肺、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

辛夷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肺、胃经。

【功能主治】祛风,通窍。治头痛,鼻渊,鼻塞不通,齿痛。

威灵仙

【性味】辛、咸,温。

【归经】归膀胱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骨哽咽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