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南:一部极地探险史》

作者:彼得·范德梅韦 | 杰里米·米歇尔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简介

彼得·范德梅韦(Pieter van der Merwe),1974年加入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后担任格林尼治皇家博物馆总编辑长达20多年。他撰写了许多关于英国海事历史方面的书籍。

杰里米·米歇尔(Jeremy Michell),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分馆馆长,也是“极地世界” 展厅的首席策展人。

译者简介

刘萌,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对航空史和兵器战术史怀有浓厚兴趣,著有《苏伊士运河战争》等,译有《普奥战争:德意志走向统一》《海战论:影响战争方式的战略经典》《德国人眼中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第六集团军之死》等作品。

内容简介

19世纪90年代末,极地探索的“英雄时代”开始了,无畏的探险家们与遥远南方的严酷环境作斗争,探索南极大陆,并成为首批到达南极点的人。罗伯特·斯科特、罗阿尔德·阿蒙森和欧内斯特·沙克尔顿这三个人领导的探险行动是本书的主题。《一路向南:一部极地探险史》描述了他们在尝试过程中所面临的非凡挑战和经历的极端困苦。全书配有精美插图,包括印刷品、绘画、船舶线图、导航设备乃至个人物品等,此外本书附录还详细介绍了各探险队的成员名单以及人物小传。

精彩章节节选

尽管天气恶劣,地形崎岖,但依赖因纽特人提供的毛皮大衣,阿蒙森一行人得以在干爽且温暖的情况下从容前进,他们乘坐雪橇每天可以行走五六个小时,行程达到32千米。阿蒙森探险队有很多优势,不论是狗、雪橇还是熟练的滑雪者,都可以在雪面上前进,从而节省了大量体力。此外,受益于阿蒙森之前的布置,队内的人和狗也都吃得饱、睡得好。相比于斯科特探险队,阿蒙森探险队还携带了更多物资,实际上,其每辆雪橇上承载物资的重量都有前者的两倍之多。随着阿蒙森探险队人数下降,他们之前在南纬82度布设的补给点所面临的压力也减轻了,这令整个团队的安全边际进一步拓展了。谨慎的阿蒙森还不满足于此,他更改了计划。由于携带了充足的物资,探险队得以在南纬82度线以外布设了更多外观醒目的补给点(即每隔60海里就有一座)。这为雪橇犬减轻了负担,并确保探险队在返回时不会因为补给不足而出现“苦难行军”的状况。

相比之下,斯科特则盲目相信天气会转好(实际并没有发生),而且在“一吨”补给站之外,仅布置了为数不多的几个补给点作为安全备份。斯科特探险队员身穿的服装均由人工材料制作,远远比不上阿蒙森探险队员身穿的皮草,后者既可以保暖还可以排汗。而且,从效率上看,斯科特探险队换装的滑雪板也没有比他们之前装备的雪鞋强多少。除了米尔斯、格罗夫和雪橇犬外,斯科特的人和矮马每天需要跋涉长达8小时,行程却不超过21千米,在这期间,潮湿和寒冷交替袭向他们。

由于身处罗斯海的更东侧,阿蒙森翻越大冰障的旅程要比斯科特更长,但在极地高原高海拔地区,阿蒙森的旅程却要比斯科特短193千米。到11月17日,挪威人已经离开了“大冰障”,来到人类从未见过的地方——属于南极横贯山脉一部分的毛德皇后山(Queen Maud Range,由阿蒙森命名)耸立在他们的眼前,其海拔高度达到了4570米。19日,他们向西转了一圈,翻过越来越难爬的外围山脊,意外地来到了一座巨型冰川的边缘,阿蒙森将其命名为阿克塞尔·海伯格冰川——这是他的一个赞助人的名字。这座冰川的景象令人惊叹,与从极地高原缓缓向下延伸160千米的比尔德莫尔冰川陡坡截然不同的是,阿克塞尔 · 海伯格冰川的落差极大,在32千米的范围内,下降了244米,且大部分落差都集中在短短13千米的范围内。阿蒙森再接再厉,利用剩余的42条狗接力将雪橇拉了上去,到11月21日,探险队员们已经站在了阿克塞尔·海伯格冰川的顶端,自离开“大冰障”以来,他们仅用了4天时间就走了71千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