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工业革命和强大的科技力量,历时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得格外惨烈,尤其在作为主战场的欧洲大陆。一战结局是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战败投降,如果说还有什么更出人意料,那应该就是分属两大阵营的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在短短一年内相继土崩瓦解。
欧洲格局自然重新洗牌,战胜的协约国当时鼓吹“民族自决”。于是,在战败国和沙俄统治下的各民族纷纷取得独立,欧洲大陆一下子冒出十几个小国。毫无疑问,在一众“新生”的国家中,历经一百多年才复国的波兰最为“幸运”。
18世纪后期,波兰被沙俄、普鲁士和奥地利三家连续三次瓜分,最终从欧洲地图上消失。波兰人很清楚,这三个强邻都不会轻易放过自己。要想复国,他们必须同时倒下,而这样的概率似乎微乎其微。神奇的是,这样的局面竟在一战后真实出现了。
就这样,三大帝国分别“吐出”一块领土,波兰第二共和国成立了。然而,在当时波兰国家元首毕苏斯基看来,当年瓜分波兰领土最多的俄国还侵占着一部分波兰领土,恢复“大波兰”疆域必须向东开拓。
刚获重生就梦想“大波兰”,毕苏斯基的野心还真不小。在描绘出未来的波兰国界时,这位波兰国父说得很明白:“我们在西面能取得多少领土,要看协约国打算挤捏德国多少;而在东面,我们要趁俄国处在混乱之际占领尽量多的土地。”
断定苏俄因战后的民族分裂而自顾不暇,波兰人雄心勃勃提出“海间联邦”构想,旨在东欧建立一个由波兰主导的联邦国家,不仅将芬兰、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囊括进来,还包括部分白俄罗斯、乌克兰甚至匈牙利、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疆域从波罗的海一直延伸至黑海。
如此一来,波兰的版图远远超过被瓜分时的波兰立陶宛联邦,俨然成了东欧霸主,以这样的实力,无论是对付东边的苏俄还是西边的德国都绰绰有余。自恃有协约国撑腰,波兰人开始向着这个宏大目标昂首前进。
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时任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就不加掩饰地说道:“给予波兰人独立和领土无异于给猴子一块高级怀表”。这当然存在严重偏见,但
后来的历史表明波兰人确实高估了自身实力和在欧洲的号召力
。首先,波兰设想的这一联邦仅是自己一厢情愿,与苏俄对抗取得独立的这些国家并不代表愿意加入联邦;其次,波兰与捷克斯洛伐克为切欣对抗,与乌克兰为东加里西亚对抗,这些争端显然成为联邦形成的障碍;
最后,那些新独立的国家也纷纷在边境产生争端:罗马尼亚与匈牙利为特兰西瓦尼亚闹得不可开交,斯洛伐克与匈牙利为争夺鲁塞尼亚摩拳擦掌,而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在与苏俄对抗的同时又互相对抗,如此错综复杂的关系令“海间联邦”成了海市蜃楼。
同期,布尔什维克还竭力向欧洲输出革命,慕尼黑、柏林、布达佩斯等地都发生了革命。一战虽然结束了,但欧洲并不太平。看着遍地狼烟的欧洲大陆,丘吉尔不无忧虑地指出:“巨人们的战争已经结束了,侏儒们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毕苏斯基认为,没有一个独立的乌克兰就没有一个独立的波兰,对于把乌克兰从苏俄分裂出去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兴趣。1919年初,在尚未接到各自政府命令时,波兰军队和苏俄军队已开始交战。起初,波军打得很顺手,新组建的波兰陆军陆续占领西乌克兰大片领土。
打到乌克兰,波兰人才意识到自己加入了一场大混战。在那里,苏俄红军、白卫军和彼得留拉领导的乌克兰独立军打作一团。1919年夏,白军进逼莫斯科,苏俄红军危在旦夕。而此时,毕苏斯基做出令人惊诧的决定。
原来,毕苏斯基认为白军比苏俄对波兰的威胁更大。在波兰独立上,白俄强硬表态不接受,而列宁领导的苏俄不仅宣布瓜分波兰无效,还表示愿意把明斯克、赫梅利尼茨基等地划归波兰。于是,毕苏斯基不理会协约国的施压,不肯参与推翻列宁政府,无形中在1919年夏秋之际挽救了布尔什维克政权。
同列宁后来认为签订布列斯特和约为明智之举一样,毕苏斯基后来仍认为支持苏俄是正确的。因为,假如白军获胜,波兰在东面最多只能取得“种族边界”,而苏俄给出的条件显然更有利于波兰。
击败邓尼金的白军腾出手后,苏俄开始向西线增兵,图哈切夫斯基率10万大军展开全面反攻,一路追着波军来到华沙城下。
危急存亡之际,“波兰第一元帅”毕苏斯基再次展示其强人风采,号召波兰人“拿起武器拯救祖国!谨记我们将来的命运!”
为了抵挡布尔什维克西进,协约国只得出手了。时任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内阁成员寇松、丘吉尔一边向苏俄施压,一边向波兰提供援助。此时的波兰才意识到,自己在欧洲的“人缘”有多差。期间的1920年8月6日,英国工党公开宣称“英国工人永不会在这场战争中成为波兰的盟友,而工会也阻止补给品运往波兰。
法国社会党人更是在报刊上公开宣称“不向反动的波兰提供一人、一元甚至一颗子弹,坚决支持俄国革命!工人国际万岁!”此外,德国、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及立陶宛等国也拒绝转运供应波兰的战争物资。
最终,波兰还是在协约国帮助下解了华沙之围。在这场后来被誉为“波兰拯救了欧洲”的战争后,双方于1921年签订了里加条约,波兰得到“寇松线”以东四分之一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领土,面积高达14万平方公里。然而,波兰人仍不满意,毕苏斯基甚至把签订这一条约视为“一种懦夫行为”。
因与苏俄单独媾和,波兰还为此向乌克兰人道歉。战后,波兰不仅扣留了自己的乌克兰盟友彼得留拉,还在占领地区实行“波兰化”,导致波兰人与这里的少数族裔乌克兰人的关系越来越差。
作为在历史上存有争议的地区,维尔纽斯在波兰、立陶宛和俄国之间多次易手。华沙战役后,苏军撤离维尔纽斯。之后,波兰同立陶宛签署条约,承认维尔纽斯归属立陶宛。然而仅过了几天,波兰突然撕毁条约出兵占领维尔纽斯。
当年秋,波兰战胜立陶宛夺取维尔纽斯,专门成立了一个由波兰人主导的“中立陶宛管治委员会”。1922年,维尔纽斯通过一场“公投”纳入波兰版图,立陶宛人被迫离开,立陶宛语也被禁止使用。波兰人从俄国人那学到的招数果然管用,通过改变人口结构,波兰人和犹太人逐渐占维尔纽斯大多数,而作为少数民族的立陶宛人所占比例下降到了0.8%。很显然,此后波兰和立陶宛的关系也好不到哪去。
虽然没有实现“海间联邦”,波兰仍获得面积高达38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在寸土寸金的欧洲可谓大手笔。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波兰国力取得长足发展,一度以欧洲第五强国的姿态傲视东欧。为在苏德两大帝国之间“玩平衡”,波兰在1934年分别同两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1938年苏台德危机期间,波兰更是趁机出兵占领了捷克切欣地区。
地处东欧平原的波兰既缺乏天然屏障又缺乏战略资源,在两大军事集团之间,波兰试图构建的海间联邦根本行不通。在这样情况下,波兰除了忠实选边站加入“集体安全体系”外别无选择,因为哪一方的野心它都遏制不了,不管谁向它“借道”都将宣告自身灭亡。
然而,波兰的统治者似乎不这么想,而幻想用两边献媚的伎俩避免遭受打击。仗着英法支持,波兰一边充当反苏急先锋,一边对德国人阳奉阴违。也许忘了一战后从德国身上割走的领土,也许忘了波苏战争后从苏俄割走的领土,波兰人就这样打着如意算盘过日子。然而,在苏德扩张的道路上,波兰注定成为第一站。难怪二战后确立波兰西部边界时,丘吉尔诙谐道:“不要把这只波兰鹅塞得过饱,它会因消化不了而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