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我国航空工业飞速发展的情况来看,已经拥有歼20和歼35。但面对如此现实的问题,有不少军事迷表示:为何我国还要买苏-57?针对这方面的问题,确实引起众多网友的质疑,同时也诱发其他方面的疑惑。
其实,从现实角度来说,虽然歼-20和歼-35在设计上,具备先进的隐身性能和航电系统,但苏-57也有其独特的技术特点,也非常值得我关注。
第一方面。机动性和超机动性能
苏-57拥有独特的推力矢量控制技术,这使其在超机动性和高角攻击中表现突出,可以在近距离格斗中占据上风。相比之下,歼-20更注重远程截击与隐身性能,而苏-57的机动性优势可能对提升中国空军在多样化作战环境中的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第二方面。 开放式设计理念
苏-57采用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允许未来添加更多先进系统,这一灵活性为技术移植和升级提供空间。例如,其配备的高频光学量子雷达和360度红外感知系统,是值得借鉴的技术。
若从两国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分析,不得不承认,中国与俄罗斯在军事合作领域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然而,购买苏-57不仅是一笔单纯的交易,更多的是一次战略协作的延续。
所以从现实角度来说,我国通过购买俄罗斯的苏-57,不仅为了直接服役,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俄罗斯在第五代战斗机研发中的思路,促进两国军事技术交流。
如,在发动机技术上,苏-57配备的“产品30”发动机是一款性能优异的推力矢量发动机,而中国目前的涡扇-15尚处于完善阶段,这种合作有望帮助中国进一步优化自身发动机技术。
尤其在当前国际环境较为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亚太地区安全局势日趋紧张。中俄通过军售加强军事联系,有助于形成更强大的地缘政治联盟,遏制外部压力。
而且,从军事短板,以及站立多样化方面来进行分析。
虽然,歼-20和歼-35性能先进,但两者均有一定局限性,而苏-57的引进则可能补充现有机型的短板。
此时,我们要知道,歼-20定位为重型远程制空和对地攻击战机,其隐身性能虽然优秀,但其超机动性和灵活性相对不足。如果苏-57作为补充,能够在需要高机动性的任务中弥补歼-20的不足。若在战争当中,这一点也是极其关键的。
还有一方面则是,歼-35目前仍处于测试和改进阶段,其实战部署尚需时间。所以针对此方面还是未知数,在这种背景下,引入苏-57可以暂时性填补歼-35服役前的空缺,同时提供多样化的战斗选项。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则是,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在这关键时刻需要不断吸收以及借鉴全球最先进的技术。而在这个过程中,引进苏-57也可能从长远角度服务于这一目标。之所以这样,并非空穴来风。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
一方面。技术逆向研发的潜力。正如当年引进苏-27及其技术转移促成歼-11系列的成功,中国有能力通过对苏-57的深入研究,获取隐身涂层、材料技术、传感器融合等领域的经验。这种模式,不仅为当前装备升级提供思路,还为未来第六代战斗机研发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 保持对国际先进技术的敏锐度。就算现在我国航空工业正在追赶,并且接近世界顶尖水平,但通过引进俄罗斯的苏-57。并没有弊,反而有助于保持对外部技术发展的一种警觉性,同时也可避免“闭门造车”的风险。
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分析,我国有这样的举动,都是一种赢面。
中国即便已经拥有歼-20和歼-35这样的先进战斗机,但引进苏-57依然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从技术层面的互补性,到战略合作的深化,再到战力多样化和未来技术储备,采购苏-57可以为中国航空工业和国防力量提供多重价值。当然,苏-57的具体采购规模和用途,仍取决于实际需求和战略判断。在此方面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中国从航空大国迈向航空强国的过程中,苏-57或许不是必需品,但却可能是一个有益的战略补充。所以说,这种开放与合作的态度,将继续为中国国防科技发展带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