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秦始皇嬴政,他的威名早已响彻神州大地。大家都知道他曾统一六国,还开创了皇帝制度与皇后制度,对后后代历史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这两个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才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但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在众多历史文献中,除了阿房宫赋,很少有提到秦始皇后宫妃子的,更不用说提及秦始皇的皇后是谁了。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秦始皇亲自设立了皇后制度,史书为什么不记载秦始皇皇后呢?其实他一直在等一个人。
我们都知道嬴政是秦始皇,是秦王,却不知道他原本是出生在赵国的,他的童年也都是在赵国度过的。为什么是这样呢?
只因嬴政的父亲子楚是秦国送去赵国当人质的弃子,所幸后来遇到了商人吕不韦,于是子楚才能够在吕不韦的掩护下逃回秦国。
而子楚的妻子赵姬和儿子嬴政却被继续留在赵国,直到子楚在秦国的地位得到巩固后,才接回了赵姬和嬴政,因此,嬴政的幼年岁月皆是在赵国度过的。
据说,正因如此,嬴政才在赵国的境内认识了一个让他心动的女子,两人也陷入了爱河之中。可惜的是,不久之后两个人的爱恋便截然终止了。
因为嬴政的父亲子楚要接嬴政与她的母亲回秦国,可嬴政爱上的那名女子却是赵国人,她也有家人,便无法随嬴政一同前去。毕竟在那个年代,跨越两个国家的异地恋终究是不现实的,就不得不与这位女子诀别了。
直到嬴政一统天下,成为了大秦帝国的君主之后,在太平的盛世里时还常念起曾经心爱的姑娘,却已经再也不能和她一起牵手悠悠岁月了。
毕竟二人分开的时间太久,当时的少女或许已经成了人妇,而且二人之间已经存在巨大的身份地位之差异。再或许,嬴政击溃了赵国,而那名女子和秦始皇之间是存在“国仇家恨”的,注定走不到一起。
而最关键的原因,恐怕是由于多年动荡,二人之间的情谊只能留在心中,而现实里却再也联络不上了吧。
此时的嬴政历经世事,虽已贵为九五之尊,却已经无法与自己相爱的人双宿双飞,于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这位女子的爱意,嬴政还修建了历史上有名的阿房宫,而阿房这个名字,正是那位赵国女子的名字。所以自秦始皇设立皇帝皇后制度以来,自己由始至终都没有册封皇后,只在因为他放不下“阿房”这个女子。
在巴蜀地区有一名富婆女子,名字唤做巴清。由于她当时掌握了国家境内稀缺的矿产资源,所以得以腰缠万贯,成为一位女首富。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大人物,却是一个寡妇,但在当时的朝代,寡妇是可以改嫁的,而巴清却没有,她洁身自好,守着亡夫的产业,操劳了一辈子。
后来国家要修建长城,巴清不仅捐出大笔金钱,就连后期秦始皇陵墓中的水银也都是她提供的,这让秦始皇的心里有所打动。而秦始皇后来也不惜耗费民力物力为巴清修筑了名为女怀清的高台,以此表达对巴清的尊重与爱惜。
但后人解读高台的名字中带有的“怀清”字样,似乎也是觉得秦始皇对巴清除了感激之情,也有着儿女情长在其中。
不过不管秦始皇是否对巴清有着单方面的倾倒之情,还是二人也曾暗生情愫,巴清寡妇的身份最终还是限制了二人的关系。毕竟身为一统六国的九五之尊,处于对政治因素的把控,怎么能一个寡妇呢?又如何将她立为皇后呢?
历史的人都知道,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秦始皇在他的众多儿子中,却偏偏对这位长子极为看重,甚至在自己逝世前,还立下遗诏意立扶苏为下任继承人。
当时赵高假传遗诏,了扶苏,提到了蒙恬兄弟,却没有提及任何与扶苏生母有关的信息,照此来看,扶苏的生母应该已经早已不在世上了。
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还处于封建状态中,极为看重嫡庶尊卑,因此母亲与儿子的家庭地位是紧密相关联的。
而扶苏相比较于其他皇子,很是争气,深得秦始皇的喜爱,由此便对他更关爱有加。秦始皇器重扶苏,而扶苏又是秦始皇的长子,这个身份也更会加深扶苏继位的稳定性。
换句话说,秦始皇是为了扶苏所以不愿意立后,因为他怕一旦立后,继任皇帝自然是优先从皇后的孩子中选择,那么扶苏嫡长子的身份便不保。一旦自己过世,恐怕还会引起扶苏与皇后之子的上位争夺战,这都是秦始皇不想看到的,所以也就干脆不理后算了。
另外,有后人认为扶苏的名字也暗含深意,当时有一首非常火的歌曲,名字叫做《山有扶苏》,歌词讲述的是一对恋人的甜蜜交往。所以秦始皇给长子取名扶苏,就是为了怀念自己曾经深爱的人——扶苏的生母。所以为了悼念自己对这位爱人的不舍,秦始皇也就没有立后。
在阿房宫赋中我们可以得知,秦始皇的后宫妃子实际上是超过了万人的,这个数量基本上可以说是空前绝后。
在这么多后妃当中,有些人恐怕一生都没有机会见到秦始皇一面。而有机会见到秦始皇的,却似乎也并没有走进皇帝的内心中去。
于此可见,后宫佳丽美女如云又如何?征战天下见过尸首无数的秦始皇,心里并不是没有爱且冰冷的,或许他要比其他人更一往情深。或许对秦始皇来说,有些最深的爱意,是需要用行动来证明的吧。这不禁让人感叹,秦始皇并不是不立后,而是皇后早已立在己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