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这首观之泪目的思乡诗句,正是海峡那岸的一名耄耋老人站在台北西部大屯山向北而望含泪吟出的。这位老人便是民国大家于佑任。

大宴宾朋

1953年2月27日台北,一个初春的晌午。由于还在正月,年味似乎还没有完全散去,大街上三三两两的孩子依旧在放着鞭炮。路上的行人也依旧维持着正月里一贯的稀疏,想是相当一部分人还在与亲友推杯换盏。

在街角不远的一处与周围建筑相比并不如何显眼的公馆的会客大厅中此时也已是高朋满座,大厅中央的一个临时拼接起来的大桌四周坐了差不多二十几人的样子。圆桌东侧首席上,正襟坐着一位须发皆白的长髯老者,目光炯炯,一袭布衣黑袍。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大书法家于佑任。于老已来宝岛三个年头了,一贯的深居简出,但独在异乡的寂寥之意也时时的涌上心头。今天年关刚过,借着年味余晖,邀请了一众故友亲朋及其子侄来家中一聚,略解思乡之情。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于老虽然海量,怎奈年事已高,已略感倦意。此时,一故友的小女儿趋前捧着一盅茶对着于老笑道:"于伯伯,您老已喝了不少酒了,侄女在这里以茶代酒敬您一盅,祝您老福寿安康!"说罢便把茶盅双手捧了过去。于老听罢见此人竟如此的善解人意不禁展眉一笑,接过茶盅一饮而尽。递还茶盅后,于老笑道:"伯伯今天高兴,欲以粗墨一幅回赠你这一盅之祝,不知肯纳否?"女子听后身体不禁为之一懔,短暂错愕后,连忙弓身施礼道:"伯伯赐墨,晚辈实在是受宠若惊。"

不可随处小便

女子的表现其实并不为过。其时的于老浸淫书法几十年,其书法造诣早已闻名遐迩,尤其是草书更是出神入化,被誉为一代草圣。他的字可是千金难求的。于老在一旁众人的簇拥下,来到桌前大笔一挥写下了"丹唇未启笑先闻"几个大字。看到女子得了墨宝,在一旁的其他故友子侄们便按捺不住了,纷纷求字。于老也不以为意,反正今天高兴,当真是有求必应。一轮写完,回席又复饮了几杯。


席间一老友提起自家女婿新开了一处酒楼,想请于老给题个匾额,于老欣然应允。写完后正待回席,先前一轮已领过墨宝的一男子,又趋身上前为家中还只蹒跚学步的娃娃求字。我们都知道写毛笔字,尤其是草书虽止于方寸间,但却需要全身力到才能意到,特别耗精气。此时的于老已有倦意和不耐,但又不好当面驳回,于是借着些许醉意,写下了"不可随处小便"几个大字。写完后满场哗然,在阵阵的哄笑声中,于老竟歪在一旁的沙发上沉沉睡去了。弄得求字者满脸的尴尬。

政治家于佑任

于佑任1879年生于陕西三原。原名于伯循,字右任。自号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三大家傍身。


政治家于佑任。16岁就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县学成为秀才,三年后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补了廪生,成为举人。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于佑任参加了迎接慈禧、光绪銮驾的仪式。看到国破民困的危难之际,依旧盛气凌人的慈禧和一旁唯唯诺诺的光绪帝,出于愤闷写下了"女权滥用千秋戒,香粉不应再误人"的著名诗篇。随后因此被清廷通缉,不得不逃往上海租界避难。

1906年,27岁的于佑任只身来到日本,一方面试图考察日本是怎样从同样一个国弱民穷的国家经过几十年而发展强大起来的,探索中国的富强之路。一方面践行他教育兴国的理念,为办学筹款。但让他想不到的是,此行最大的收获却不是上面两个,而是在这里巧遇了革命先驱孙先生,并加入了孙先生组织发起的同盟会,进而投身于反清的革命运动中。


此后,一直到于佑任1964年病逝,一身正气的他虽不屑于政治中的尔虞我诈、阳奉阴违,但却无时无刻被他讨厌的政治所羁绊。这期间,他也曾尝试着作为副总统的侯选人参加选举,妄图凭借着一股清流涤荡这污秽的政治,却无功而返。但其仅凭一支笔和声望参选的清廉、豁达的形象却也深入人心,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教育家于佑任

教育家于佑任。辛亥革命时,援手资助了他曾经避祸的复旦公学,使之免于覆灭。1922年,于佑任在有识之士的支持下就改组了东南高等师范学校,创立了上海大学,并出任首任校长。由于上海大学的革命背景,作为革命摇篮的黄埔军校中的很大一部分生源均来自上海大学。1928年,与好友共同创业私立南通大学,并担任校董。


四年后,筹划成立了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939年,在举国抗战之际,于佑任回到了其父曾经经商的四川岳池县,取其父于新三的名字和三民主义之义,自掏腰包创立了新三中学,并出任校董,继续践行其"以学报国"的理念。

书法家于佑任

书法家于佑任。自幼酷爱书法,尤其草书造诣颇深。被誉为为民国四大书法家之一,当代草圣。其草书是集碑帖与小草书于一体新书体。用笔锋中,运笔较行书亦细,但润圆如行楷。既将怀素小草与魏碑体连通一处,又使小草碑化更易。为碑书创出一翻新天地,堪称一代书法巨擘。


于佑任于做人方面,更是不拘一格,处处彰显其性格。除了一支笔竞选的轶事外。于佑任早年曾带一褡裢,遇人求字,二话不说拿来就写。招待其家乡来的大学师生时,竟在自家院内搞起了DIY小吃自助。虽为高官,但一生清贫。或许是人至察而无徒之故,从未沾得半点污名。

于老如此人品,自然不会对不住任何人。上面给人题了"不可随处小便"六个大字,虽系玩笑,但事后也觉不妥。第二天便叫了求字的那人过来,亲自拿起剪刀,把几个字裁开,重新拼凑成了"小处不可随便"六个警世名言。这是个小事,但小事中彰显了于老的人品,也让我们看到了于老的国学功底,可谓以小见大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