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日常生活当中,都曾听说过“喜丧”这个概念,也都知道是对长寿老人去世的一种说法。
但是,一个老人活到多少岁才能算是喜丧?衡量喜丧有什么标准?
对于这些问题,很多人就没有概念了。今天笔者就来说一说关于喜丧那点事儿。
古人的生死观念
人的一生逃脱不了“生老病死”四个字,一个人无论有多么伟大,多么富有,都难逃死亡的结局。
故此,从上古时代,我国哲学家就对生死一事进行了细致的思考。
我国上古时代有一篇著名的医书,名为《十问》。在其中曾经记载过这么一个故事,古代贤人尧、舜二人曾经展开过一场令人深思的对话。
尧问:“这个世界上什么最宝贵?”舜当即答到:“生最可贵。”
无独有偶,在典籍《易传》中,也曾记载道:“天地之大德曰生。”
由此可见,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但是生命终究不是无穷尽的,故此,许多对生死都抱有豁达的态度。
庄子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陪伴他半生的妻子去世了,他的好朋友惠子前来吊唁。
一走进庄子家,只见庄子敲着瓦缶,大声唱歌,惠子见到庄子如此逍遥,不由得质问道:“你的妻子与你一起生活多年,不但为你生儿育女,她死了,你脸上为何没有哀伤之情?”
庄子回答道:“我的妻子刚刚去世的时候,我也很悲伤,但生老病死是自然道理,又有何悲伤可言呢?”
庄子作为我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其思想影响深远,喜丧这一习俗便与庄子的思想理念十分相近。
喜丧这一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的一本笔记小说《清稗类钞》,在上面记载着喜丧有三个衡量标准,其分别是全福、全寿和全终。
所谓的全福指的是去世的老人在生前,是一个人丁兴旺的大家族。
在古代,生产力较为地下,而且,不像现在有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个老人要想获得幸福、安康,与他有多少子孙后代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故此,古人将老人的福与该家族的人丁是否旺盛深度绑定。
而所谓的全寿,顾名思义,指的是老人的寿命。
什么样的老人算是长寿,在古代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在目前一般认为,在70岁以上的老人便可以称之为寿星。
与此同时,权重也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这一概念指的是,老人去世的时候是否痛苦。能平静而安详地走向死亡,这样的老人才能够被誉为全终。
喜丧葬礼的礼仪
喜丧的葬礼和普通的葬礼,有很大的不同。
普通的葬礼大多是痛哭嚎啕,目之所见,都是一片森然的白。
而在喜丧葬礼中,红色却是主色调,在葬礼上,儿女们眉目间不见一丝一毫的悲恸,反而是谈笑自若。
具体的喜丧仪式如上文所述,但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故此,不同环境的喜丧仪式,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例如说,景颇族的喜丧葬礼就很有民族特色。
景颇族的老人刚刚去世的时候,按照老规矩,其亲属应该打铜炮枪。男的打单,而女的则打双。随着我国枪支管理的日益严格,打枪已经成为了昨日云烟,改为了放鞭炮。
附近的亲朋好友一听的到枪声(鞭炮声)就会明白,老人去世了。于是,从四面八方前往逝者家中,帮助他们料理身后事。
随后,便是“龙总”仪式,所谓的“龙总”和汉族的引路经十分相似。
景颇族认为,人死后,肉体虽然衰败了,但人的灵魂却依旧存在在天地间,要通过“龙总”仪式为老人指明回到祖先身边的道路。
随后则是献祭了。在该仪式当中,逝者的家属会为逝者搭建祭桩、灵堂、祭棚等等。用来献祭的贡品,通常是牛。
按照景颇族的相关习俗,第一个用来献祭的通常是黄色的公牛。
在献祭的过程中,黄牛身上要担着逝者生前所使用的日用品,让其陪伴逝者来到去往另一个世界。
在献祭过后,则是守灵了,景颇族的守灵与汉族的守灵方式颇为相近,在喜丧的老人往生后,往往要放置三日之久,家族与村寨中德高望重的老者进行守灵。
景颇族是能歌善舞的,在守灵期间,景颇族会跳丧葬舞蹈,例如说:金寨寨、荣洞戈和布滚戈等等。
整个守灵仪式显得十分热闹,彰显着景颇族人豁达的生死观念。
外国的喜丧传统
喜丧这一传统并不紧紧属于中国,在部分发达国家也有类似的喜丧传统。
在前几年,有一个“黑人抬棺”的短视频深受火遍网络,网友们通常时欣赏其魔性的动作与音乐,却很少有人知道,这背后隐藏着一个非洲国家——加纳的丧葬习俗。
加纳位于非洲的西部,这个国家在我国大众层面的知名度无限趋近于零。因为该国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习俗,加纳人生性乐观、对于任何事物都充满了热情。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死亡都是一个悲哀的事情,但加纳的葬礼却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加纳人死后,痴迷于各式各样的漂亮棺材,这些棺材可以用五花八门来形容,其中既有鱼形的,也有飞机形,汽车形的,在葬礼的时候,更是听不到任何哭声,反而充满了欢乐与舞蹈。
黑人抬棺的主角,其实便是当地一个很有名的丧葬团队,因为起热情洋溢,富有特色的丧葬风格,深受加纳人民的欢迎与喜爱。
结语
笔者认为,衡量一个人去世是否是喜丧,不是看这个人的生命的长度,而是其宽度。
一个死后,有人记得他,怀念他,为他而哭泣,那么,这个人的死便是喜丧。
而如果一个死后,如果人们欢欣鼓舞,那么无论他有多长寿,其去世都不能够算是喜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