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看到这个标题,你们不要生气,这篇文章说白了,其实就是我近些年来看到的一些网络现象所综合起来的结论,为未必就是正确的。


这两天出了个什么事儿呢?就是关于萤火虫汉服秀的事,事儿呢,你们自己要是想了解的话,就上网看一看,具体怎么样,本文就不评价了。如果觉得本文说的有道理呢,那就挺请随意引用,如果觉得没道理,那就算了。其实萤火虫那个事,很好地说明了一点,那就是汉服商业化是不可避免的。


在当下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实际上汉文化的复兴肯定也离不开商业化这一条路,因为没有人能“用爱发电”,包括在评论这次评论这次萤火虫华裳九州事件时,有人就曾宣称“可以同情商家,但是不能因为同情而买他们的衣服”。我们可以发现,在汉服这一方面,商家和顾客的矛盾已经开始出现了。但实际上,类似于以次充好这种商业舞弊行为,自商业交换出现的那一刻起就一起出现了,时至今日,虽然大家仍然无法忍受商业舞弊的行为,但是实际上这种行为已经和人类社会属于共存状态了。

但是这种行为对于整个汉服复兴运动带来的创伤可是无法想象的,首先,汉服这个新兴的文娱产品,前后的历史不过十几年的时间,真正成为一个商业化的文娱产品可能也就几年的时间,如果让人们真正接受汉服,那他就必须接受更为严格的考验,消费者的考验,如果出现了太多的商家和买家的矛盾,那对于整个汉服的风评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毕竟就事论事从来都只存在口头说教之中,以偏概全和迁怒才是常态,当然,这也是无法避免的,维护汉服的声誉要靠的是全体的商家和爱好者,而不是消费者。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秀衣党的问题,这个问题要比前者还要大,首先,无论现在的汉服爱好者承不承认,汉服兴起和民族主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是呢?现在已经有秀衣党开始洗白剃发易服了,当然啊,我其实并不认为他们认可剃发易服,他们只是在借助这种行为来表达对于皇汉以及民族主义的不满而已,或者说是为了“打击这种破坏和谐的行为”在舆论上尽一份力,因为这种“咄咄逼人”的思维让这些文艺青年们浑身不舒服。

那这么一来,他们身上的汉服就变成了一件华丽的装饰品,那这种汉服和旗袍还有什么区别呢?那不过就是两种不同审美观念对应的名贵衣物而已,很不幸的是,这种发展趋势是很明显的,如果最后汉服就这样变成了一件华贵的商品,那整个汉服复兴运动也就失败了,这就是事实。


所以说形制是必须要追求的,形制承载的的是历史,承载的是汉服所要担负的历史文化意义,如果说不愿意追求形制的尽量(注意这个词)准确,那还是不要打着汉服复兴的旗号为好,因为艺术,可能确实是自由的,但是历史是绝对不容许被人篡改的。


我要说的第三个问题就是现在的舆论问题,反正从我自己所得到的信息来看,不要说是皇汉这种一盘散沙的网络团体,就是汉服爱好者或者哪怕是是支持汉服爱好者的,那在今天都是小众,对,就是小众,你在圈内可能感觉到周围人很多,如果到了圈外,你会发现整个圈子其实非常小,相对于那些经年老圈,比如追星饭圈,动漫圈那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然后整个小圈子里妖风不断,那些对于汉服没有什么太大感情的自然会冷嘲热讽。


还有就是关于清朝的问题,对于大清王朝,我个人觉得所有的汉文化爱好者都不应该对其报有什么“客观”的态度,因为你既然自称是汉文化爱好者,那就都应该了解在这262年的时间里发生了什么,如果你了解了,还在为清朝大声疾呼,要求别人客观看待清朝,那我觉得你确实有点过分了,打着汉文化爱好者的旗帜,还在要求别人去“客观”看待清朝,那你这种行为和直接对别人竖中指挑衅有什么区别?

但是我观察了一下,现在大清朝的风评依旧是十分好的,甚至包括杀人如麻的曾国藩在一些人的嘴里仍然是曾文正公,是打倒了邪恶土匪头子洪秀全的大英雄,他捍卫了中华文化。我大清朝奠定了中国的版图,我大清对于中国的发展是有功的。除此之外,对于迁海之类的暴行,一点也不提,也时不时搞一些围明救清之类的把戏,要么就是骂一骂封建余孽,骂一骂精神朱家人。


抖音上(或许是b站)有个光哥,天天骂清朝,结果呢,现在在B站是被人集火了。这事其实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首先那些集火光哥的人打的是什么旗号?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反对借民族主义拱火的,结果呢,找一下他们的言论,发现比光哥还要搞笑。比如“大明朝的弗朗机炸膛率90%”,那句话说就是明朝每造十架弗朗机炮,就会有九架在试放之中炸膛,还有那个“乌斯藏都指挥司是大使馆”这类笑掉大牙的言论简直是层出不穷,你们自己想一想“清朝啥也不是”和“弗朗基炮炸膛率90%”这两句话哪一句话在表面上看起来更可信?或者说更合理一些,明显就是前者,因为很简单,一种武器的炸膛率达到了90%,这种武器究竟是杀敌人的?还是杀自己人的?

但是光哥依旧被集火了,为啥?因为光哥被集火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不尊重历史,而是因为他属于异类,在一个特定的圈子里,他是异类,别人都对清朝是一种暧昧的态度,他偏要骂,无论他出于什么目的,那他最后肯定是被喷的那个。

我举光哥这个例子就是说明,人们对于古代历史还是处于一种“跟我有个屁关系”或者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所以说他们很难对一些过于久远的历史事件产生共鸣,比如剃发易服,原因很简单,清军砍不到我身上,我在300多年后的今天想怎么说都可以。所以无法对历史事件产生共鸣,也就决定了在这个社会中,汉服这种文化意义非常重的文娱产品最终的命运就是彻底沦为商品,所以汉服很有可能真的永无复兴之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