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山,在海洋,在极地,在荒漠,在应急场景…”最近老是看到某电信运营商的广告。核心意思就是一个:我很强大,用我就对了!

无疑,几大运营商的“钞能力”杠杠的,多的一天挣三个小目标,少的一年也挣大几十、上百亿。而且钱还挣得极容易,可谓躺赚,因为垄断,除此之外,别无选择。现在分成三家,若如当初是一家,就更吓人了,与印钞机无异。



赚钱能力强,事实上技术也是领先的,不然也没底气打这样的广告。但领先不代表普惠,就像它把网络带到高山、极地也罢,更多地是噱头,有多少人在那里使用呢。当然,你也不能说用的人少,就没必要,如果这样,电网就通不到偏僻山村,公路也不必修到穷山僻壤了。

噱头可以搞,因为有广告、流量效应,当下流量为王,运营商自然不能免俗。在这之外,也要脚沾泥土。想想看,当你在电梯、在隧道、在车库,你的网络还正常吗?对普通人来说,这是日常,然而多数情况下,5G变2G,通话被中断,网页会停滞…而这样的场景何其多呢,不计其数。两相对比,还一遍遍地打吹牛广告实在脸皮不薄。



人们常说,多一点雪中送炭,少一点锦上添花。电梯里通个网虽谈不上送碳的地步,可影响可不小,因为这是每天无数人受到困扰的场景。事情很小,但做起来可不容易。那么多电梯车库,意味着巨大的投入,收益却是肉眼可见的小,简单说来,性价比不高,在追逐利润的导向下,自然没人有动力去做这样的事了。于是,尽管不少电梯里贴着“网络已覆盖”,实际是个摆设。相反,明星演唱会倒是保障得很好,调集多辆信号车支持…

这样的事不少。比如,银行最喜欢给效益好的企业贷款,而对确有资金需求的中小企业、个体苛刻,从风险和效益的角度自然是可以理解,但与现实期望却是背道而驰,许多效益好的企业恰是对贷款需求不高的一群人,有的甚至为了保持额度而被迫去贷点款…另一方面,若是发现客户经济出了状况,银行大概率会冲到前面抽贷款,拍卖什么的马上安排。



有的部门忙于搞宣传,公号啦、短视频啦,换个路灯还要居民给拍照、发圈,生怕没人知道,却不知群众提了几年了才“争取”到资金。有的地方喜欢翻修马路牙子,一会换成砖,一会换成水泥地,但对小区门口的坑洼破路就是无人问津。有的村干部一年到头坐在办公室,老百姓却能在大网站看到他写的宣传文章,就是在村里找不到他写的地方。有的成天喊着为老百姓办事,一下去调研就是打个卡、露个脸,下次再来…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普通人多是关心鸡毛蒜皮的小事,菜场、公交、就医、水电气、垃圾处理、停车…办成办好了却都是大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