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古往今来,军事后勤就是确保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只有让士兵吃饱肚子,才能在战场上发挥出应有实力。在该领域赛道上,美军的好口碑可谓人尽皆知。

但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美国人的强悍后勤绝非一蹴而就。本文就将为大家介绍18世纪、20世纪初,二战和20世纪80年代的美陆军伙食。



美军的后勤传统源自独立战争

公元18世纪,参加独立战争的美国大头兵已吃得较为良好。1775年的大陆会议就制订除定量配给标准,并且将之这延续达一个多世纪,具体内容为:

每人每天450克牛肉或337克猪肉,每人每天450克面包或面粉。

每人每周0.84升豆类或相当于同等份量的蔬菜。每人每天0.56升牛奶。每周0.28升大米或0.56升印第安麦片。

每人每天1.1升云杉酒或苹果酒。每周每连队共分享34升糖浆。

此外,每周向每百人提供27.7斤软肥皂或7.25斤硬肥皂。

只要运输补给线不断,美国士兵每天早上就能吃到热腾腾的麦片粥+牛奶。午餐则是猪牛肉+蔬菜,而晚上能喝酒+面包。然后再洗个泡沫澡睡觉,并在需要时喝点咖啡,配碟炒豆子在灯下读书打发冗长难熬的夜晚。



18-19世纪 美军士兵们能吃到的牛肉 饼干 咖啡豆

公元1917年,美国正式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陆军丢掉过去那种就地取材的供应习惯,改在后方统一调配、运输。当时,美军给远赴欧战参战的士兵配发三种不同类型的口粮,包括:储备口粮、一线口粮和应急口粮。

储备口粮能够提供每日份3300卡热量。其中装有450克罐头肉+450克黑面包+32克咖啡+5克盐+68克糖。

一线口粮分量较大,以至于可供多人同时食用。主食罐头通常为烤牛肉、咸牛肉、鲑鱼和沙丁鱼,剩下的主要是盐+速溶咖啡+酒+香烟。

应急口粮非常难吃,基本是小包压缩食品,只要保证士兵在紧急情况下不饿死就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军罐头

公元1942年,又有大量美军士兵远赴海外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战时每日要消耗4000-7000卡热量,日常训练或驻守也需每日消耗3000卡热量。因此,专门设计出口味合适、营养均衡且携带方便的C型战斗口粮。

该份口粮由6个铁罐头组成,其中3个装肉食,另外3个是谷物。肉食罐头的主要原料是炖牛肉+烤豆子、火腿鸡蛋+土豆、鸡肉炖蔬菜、炖猪肉+烤豆子、炖牛肉拌通心粉、炖火腿加菜豆等。至于构成谷物罐头的主要是奶酪、麦片、糖果加甜品等。

此外,口粮还有一个附件包,装有热饮、盐包、糖包、口香糖、烟和厕纸等。由于能提供4437卡热量,这种口粮作为美国陆军的标配一直使用到20世纪70年代。





丰富到极致的二战美军野战口粮

公元20世纪80年代,美军又推出新的MRE战斗口粮。由于采用真空包装,所以较传统罐头口粮体积小、重量轻,只需用开水加热即能进食。

每份MRE口粮可为士兵提供1300卡热量,菜式包括几十种:墨西哥辣椒炖豆、烤肉排、牛肉馄饨、烤肉排、枫香红肠、奶汁鸡胸、鸡肉拌面、牛胸肉、牛肉馅饼、红焖牛肉、辣味通心粉、蔬菜肉末意大利面、浇汁碎肉夹饼、奶渣饺子、夏威夷披萨、香肠炒蔬菜、辣子牛肉、铁板鸡扒、牛肉酱馅饼、杂菜烧肉丸等等等......





源自80年代的美军MRE战斗口粮

因为菜品丰富,所以能满足不同口味偏好、不同饮食习惯的士兵需求。譬如犹太教徒和穆斯林不会吃到猪肉,素食者碰不到肉腥,天主教徒能在公教日吃到鱼,而印度教徒不可能碰到牛肉。

可以说正是MRE的出现,将军事口粮的级别提升到更高层次。这背后固然有经济、资源因素在起作用,但也不能忽略对理念的孜孜追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