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开幕第二周,互联网上每天都充满了各种和奥运相关的消息。全世界人民都期待着这种每天能见证磅礴的生命力的日子,而行动力最强的一群年轻人,选择到巴黎奥运会的现场做志愿者,度过这个热情澎湃的暑假。

按照巴黎奥组委的官方数据,全球有超过30万人申请成为巴黎奥运会的志愿者,最终入选的人数为45000人左右,其中20%为来自全球约150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志愿者。



成为志愿者的条件:18岁以上,会讲英语或法语,服务时间至少10天。(图/2024巴黎奥运会官网)

从几十万候选人中被选中,并在现场见证这场全世界最受瞩目的体育盛事,相信对每一个年轻人来说都是难忘的经历。

那么,亲历巴黎的年轻志愿者们每天都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又是否对奥运有特别的体会?我们和几位志愿者聊了聊。



Rita 水上运动中心 体育信息服务

一年多之前,我在巴黎奥运会官网做志愿者申请的时候,完全是佛系的。毕竟地点远在巴黎,交通和住宿都要自己解决,也没有任何补贴。我想着就算申请不到也没有什么损失。

申请需要在官网上做超过100道心理测试题,来判断志愿者与各类型岗位的适配度,还要填写详细的个人信息,比如喜欢的运动、专业程度等等,最后还有一次法英双语面试。整个申请流程超过一年,但直到我收到了正式offer,我才对自己真正要参与奥运有了实感。

我是法语口译专业的研二学生,但没有出国留过学。奥运志愿者对于学语言的学生来说,就像是一次在法国长期生活的机会,因此我父母也在经济上给予了充分的支持。



Rita在工作岗位上。(图/受访者供图)

今年的7月20日,我顺利到最想去的水上运动中心报到了。三周的工作时间里,我几乎每天都需要凌晨5点起床,洗漱后地铁通勤1个小时,在6点30或6点45分之前到达场馆做准备工作,然后工作到下午2点30分下班。不过,因为志愿者人数充足,我偶尔也是可以请假的。

我的岗位是体育信息服务,在跳水运动员专用的出入口为运动员和教练员们提供帮助。或许因为是面对各国代表团的工作,团队里一共7人,都来自不同的国家,人均会说三门以上语言。

但实际上我们的工作内容有点像前台,像是打印、分发给各代表团的资料,张贴赛事资讯,公布赛果,失物招领,掌管零食小摊,都得我们负责。比较重要的工作还有记录大巴的到达时间,把运动员们安全地送上大巴,以及,道歉。



身后的柜子上贴满各个国家的缩写,志愿者需要将不同代表队需要的资料放入柜子里。(图/受访者供图)

没办法,负责接送运动员的大巴总是出状况,不少代表团都被延误,只能找到我们投诉。我第一次见到中国队的教练员,就是来找我吐槽:“你们这个车怎么回事,怎么从来都不准时?”甚至后来每次见面,领队们都会和我开玩笑:“今天的车能准时吗?”我也笑着跟他们说放心放心。

抛开这些小插曲,领队和运动员们都特别友好。互换胸针算是奥运会的一种传统小游戏了。刚开始大家都还有点不好意思,但瑞典和墨西哥的领队像搞批发似的拿来了很多胸针,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

志愿者不能主动和运动员讲话,但是运动员们会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表达善意。比如说,工作人员不能拿运动员零食间的食物和水,但中国跳水队的运动员看到门口的保安想喝水,会主动给他拿水喝,还顺便给了我一个小零食,说:“没事的,我给你的,可以吃。”



志愿者们会在自己的工作证带子上挂满小胸针。(图/受访者供图)

不得不说,志愿者工作真的是感受奥运氛围绝妙的契机。我从小就特别爱看跳水比赛,赛前训练时,我有幸可以坐在空无一人的观众席第一排,看全红婵和陈芋汐跳水。坐在那里,我总感觉很不真实。

明明早就在电视屏幕上看过几百次运动员们的神态和动作,但真正和他们同处一个空间时,还是觉得不可思议。看到他们对运动竞技的纯粹追求,那种油然而生的亲切感和自豪感,真的会让人非常触动。

也就是那时我才明白了,为什么有人甚至愿意辞职来做志愿者。亲身参与全世界人民共同关注的盛会,虽然纯粹是“为爱发电”,但的确值得。



Clément 法兰西体育场 观众服务

2022年冬天,我错过了成为北京冬奥会志愿者的机会。而今年的巴黎夏季奥运会,我恰好在巴黎留学,自然不想再错过这次特别的人生体验。

相比于许多从国内专程赶来做志愿者的同胞们,我对志愿活动本身没有那么高的期待。毕竟在巴黎留学两年半后,我太了解在法国,志愿者们在这种大型赛事上能获得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了。



吃得最好的一顿,能拿到一小碗三文鱼肉碎,除了表面一层,底下都是黄瓜。(图/受访者供图)

首先,做志愿者是没有任何补贴的,但每天会有一顿工作餐。一些场馆的餐标能达到法国学生食堂的水平。但或许是因为我所在的法兰西体育场举行的是田径和橄榄球比赛,无论是运动员、观众还是志愿者,亚洲面孔都非常少见,吃的饭也更偏向“白人饭”——几乎都是菜叶子和西红柿,连碳水都少见,更别提肉了。

至于工作,志愿者每天的服务时间约6小时,大家分为早、中、晚班随机轮班。我的工作地点坐落在巴黎治安最混乱的93区,所以我的工作理念是:安全为主。所幸分到的晚班并不算多,而且奥运期间巴黎也加强了警察巡逻的力度,否则平时的我基本不敢独自踏足。

我的职责是在观众席附近负责检票、指路及进行简单的答疑,没什么脑力活动,但体力消耗还是挺大的。这两天巴黎温度达到35摄氏度,在没有空调的场馆内外每天走上快2万步,我总担心自己会不会中暑,所以天气太热时我会请假,不过也几乎无人在意。



Clément的工作环境。(图/受访者供图)

因为所在的观众服务团队人员众多,我每天遇见的领队和队员几乎都不相同。但总的来说,大家都表现得很松散。我曾经待过一个小组,有人只会讲法语,有人只会讲英语和西班牙语,还有只会手语的残障人士,我们几个人之间根本不知道怎样沟通。我至今不知道那天分头工作后,其他队员们究竟有没有完成他们的工作。

虽然吐槽不断,但成为奥运会志愿者仍是宝贵的人生经历。除了能与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人交流沟通,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政治学专业的学生,我能在奥运期间近距离观察,这种世界级大型赛事是如何起到凝聚法国人民、增强民族认同的作用的。

在中国,除了体育赛事,我们还可以通过各种传统节日和习俗来感受自己的民族认同,而这次的奥运会给法国人带来的凝聚力是特别明显的。



观众服务的志愿者也有一些好处,比如可以免费看比赛。(图/受访者供图)

奥运会本身就是让全世界的队伍通过竞技体育交锋,用体育代替战争。当自己国家的运动员获得了胜利,每个人都能从心底生出一种自豪感和认同感。无论是悬念不大还是势均力敌的比赛,身边的法国朋友总会产生一种,自己和电视机上的运动员是同一类人的自豪感。

这和平时街头各种罢工、学运的凝聚力不同,那时能相互认同的几乎都是同种政治倾向的人。而只有在奥运期间,无论是什么阵营,都能放下争斗,共同庆贺法国队的胜利,同享属于所有法兰西人民的荣光。这样的团结和热情澎湃,或许正是我们现在常常调侃“精神状态很癫”的法国社会急需的东西。

当然,我还需要进一步观察,才能对奥运之于各国人民的意义有更完整的认知。不过通过巴黎奥运会这个大橱窗,能更深入地了解法国的价值观和文化,就是我此行最大的收获。



袁鑫 贝尔西体育馆 媒体混采区语言服务

算上这次巴黎奥运会,这已经是我第6次在这种国际性大型赛事中担任志愿者了。

2018年的韩国平昌冬奥会、2019年的阿布扎比特奥会、2021年的日本东京奥运会、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2023年的杭州亚运会,我都作为志愿者参与过。今年适逢中法建交60周年,也与上次巴黎奥运会时隔100周年,能成为这些大事件进行时的其中一员,我觉得是很光荣的事情。



袁鑫(左后一)与团队里的志愿者们。(图/受访者供图)

不过和以往的几次体验不同,在亚洲的几次志愿活动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而巴黎这边的工作氛围特别松弛。大家都把志愿服务当作一种游戏,不会以身体状态、年龄来区分一个人是否适合岗位,因此这次合作的志愿者的年龄层和背景都更丰富些。

今年我的工作和杭州亚运会的岗位碰巧相似,都是在媒体混采区提供语言服务和咨询服务。简单来说,就是在运动员比赛结束后的采访过程中为运动员和媒体记者进行英语翻译。但我认为,察言观色,并尽我们所能地保护运动员,可能是更重要的工作内容。



袁鑫所在的场馆是举行篮球、体操比赛的贝尔西体育馆。(图/受访者供图)

赛后采访一般都是询问运动员比赛状态、对成绩的看法等等,但有些媒体会问起完全无关的话题,比如运动员的婚姻关系,这时我就需要判断和及时打断。

老实说,这中间的尺度把控很微妙。有些运动员和记者关系好,一般不需要太过于关注。而有些运动员不愿意接受太多采访,记者却一直追问时,我就会适当地把控采访时间。

成为志愿者的大家,大概都是想近距离地为自己国家的运动员加油,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而对我来说,参加志愿服务更像是一种爱好。



平时的工作地点。(图/受访者供图)

我的博士专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思考能让我从不同的维度认识世界,而志愿服务就是让我在实践中感受世界的最好契机。

我有一群同样热爱志愿服务的朋友们,大家都平均参与过3~4次奥运活动。每次运动会不仅是我们服务的时机,也是我们见面聚会的时机。大家愿意牺牲自己的假期时间,甚至请假、辞工作也要来参加,是因为我们都深深为在奥运中感受到的氛围所着迷。

奥运最大的魅力,就是它会让大家与人性中的真善美无比接近。

可能大家在社交媒体上总会看到各种阴谋论或者政治讨论,但在现场,许多事情都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复杂。



(图/@WTT世界乒联)

在这里,人与人之间友善的氛围是非常浓厚的。平时国际关系紧张的几国运动员可以真诚地互相帮助,尊重每次胜利或失败。

志愿者之间也是一样,哪怕对方英语不好,也会和我聊天,主动询问有什么需要帮助,一些爷爷奶奶级的志愿者发现我累了的时候,还会真切地关心我,让我赶紧去休息。

来到这里的人可以暂时忘掉复杂的社会问题,忘掉生活的烦恼,大家都全身心地投入一场又一场比赛中,为自己和对手喝彩。

让人与人之间所谓的“界限”变得模糊,这大概就是奥运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好诠释。



成为奥运志愿者的初衷各不相同,但正是这来自不同背景的数万人在包括运动员服务、新闻通信、卫生服务、礼仪、语言、交通、组委会运营等各个方面的努力,才确保了奥运会的顺利举办。

正如国际奥委会前主席雅克·罗格所说:“奥林匹克运动会是运动员的盛会,也是志愿者的盛会。”

他们沉默地成为这场盛会的背景板,却也是这场体育盛会上最有活力、最不可或缺的声音。和世界各地的新朋友们共襄盛会,收获的每一分细小的感动,或许都会成为他们在这个火热的夏天里最闪耀的回忆。

作者 牧 羊

校对 黄金周

编辑 波鲁克

题图 受访者供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